降精障強制就醫 衛福部擬設危機處理小組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7日電)近年多起社會事件與家庭悲劇,加深社會對精神疾病歧見,衛福部擬成立「危機處理小組」,接到精障者緊急事件通報時出動,由專業人士及時介入,緩解衝突,降低強制就醫發生。
台灣每年有超過上萬件精障者緊急事件通報,也常衍生出強制就醫的人權爭議。精障者有權利在熟悉的社區生活,但每當駭人的社會事件發生,社會氛圍又對精障者不利,也會影響精障者就醫治療的意願。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維持穩定的用藥和回診對精神疾病者很重要,但因社會污名,他們可能愈不敢面對疾病、不敢治療。當愈多精神病人被壓縮在社區邊緣,發生意外的機會也可能更高。
諶立中說,大多數的精神病人可能因很年輕的時候就發病,脫離正常的生活,且心智功能受到影響,沒辦法適切跟外界互動,也可能沒辦法工作,生活很辛苦,也可能跟家人或旁人有人際衝突。
目前政府提供個案管理的協助方式,由社區關懷員和公衛護士協助追蹤訪查;但因人力有限,且衝突事件仍持續發生,衛福部著手建置「危機處理小組」,由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等專業人士組成,在衝突發生時即刻支援。
危機處理團隊在國外盛行已久,諶立中說,他20年前到澳洲就曾考察當地危機處理團隊的做法,國外是約幾十萬人就設一個危機處理小組,當接到通報,團隊會先過去評估病人情況,及時溝通調解,把情況穩定下來,就能避免強制就醫,若危機團隊無法處理再轉介。台灣預計下半年會在1、2個縣市試辦。
強制精障者就醫有違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疑慮,諶立中表示,CRPD是很理想的境界,保障精障者人權的前提是社區的支援系統要強、要夠,才能及時給予精障者協助。國外很重視民眾的心理健康,但在台灣,「我們還不夠進步」。建立危機處理小組,希望能減少強制就醫的爭議,也降低社區對精障者的恐慌和不友善。
不過,諶立中也表示,精神疾病防治的首要關鍵仍是去污名化,病人和家屬才有勇氣向外求援,醫療和社會資源也才有機會介入,危機處理團隊才有處理的空間。希望社會大眾了解,精神疾病患者極大多數都是友善、老實的人,且努力和疾病對抗,民眾應給予同理心。
此外,諶立中說,「光靠醫療沒辦法解決精神疾病的問題」,病人不能只有吃藥,但沒有生活,他們也需要人際關係。明年將撥經費給社區支持方案,協助精障者在社區自立。(編輯:陳怡璇/陳清芳)10706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