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兩棲類殺手蛙壺菌 證實來自20世紀初東亞

2018/5/30 13:29(5/30 14:2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蕭博陽南投縣30日電)農委會特生中心參與的一項跨國研究發現,導致全球兩棲類生物大量死亡的蛙壺菌,原始來源為東亞,且於最近50至120年的20世紀初開始擴散,擴散原因很可能與近代的國際貿易相關。

中美洲森林於1970年起發生兩棲類突然大量死亡案例,研究人員於1990年間確認為是全球現象,並發現是感染蛙類皮膚,進而導致蛙類心臟衰竭的蛙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造成,但對於病原體地理起源、全球擴張時間仍有爭議;為找到答案,倫敦帝國學院召集32國、38個研究單位參與蛙壺菌起源研究,調查範圍橫跨六大洲,耗費十年建立全球蛙壺菌基因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也參與這項長期研究,最近研究成果登上科學(Science)雜誌期刊封面,研究人員感到相當振奮。特生中心今天表示,全世界兩棲類約7800種,由於對環境污染等干擾非常敏感,因此是很好的環境指標物種。

特生中心研究人員1992年起,以每年1個到2個縣市的調查速度,全面進行各類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兩棲類至今已完成並建立分布、生物學與生態學基本資料,因為對台灣兩棲類動物基本資訊充分掌握,陸續與美國、英國、德國共同進行台灣兩棲類動物感染蛙壺菌與蠑螈壺菌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支持東亞為蛙壺菌多樣性熱點,也是現在全球蛙壺菌品系可能發源區域,並在50年到120年前由亞洲向外擴展,時間點與兩棲類全球交易擴展時間吻合,研究人員也推測,除寵物交易,人類活動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傳播世界各地受蛙壺菌感染的兩棲動物。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根據特生中心近8年研究顯示,台灣本島野生兩棲類感染蛙壺菌比率約6%,而所有被測得陽性反應的個體都屬低度感染,表示感染個體無死亡風險,且由兩棲類標本回溯檢測顯示,蛙壺菌存在台灣已數十年。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春富說,未來將著重更多物種及地區的蛙壺菌感染普查,並監測對台灣野生兩棲類族群潛在威脅,保育方面除加強跨境生物安全檢查,研究亞洲有感染但未發病個體,便有可能成為解決蛙壺菌感染方式之一,特生中心將持續與國際研究團隊合作,試圖為此病原體的感染找出解決途徑。(編輯:王思捷/張芷瑄)10705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