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孩子遇震災 心受創痛說不出口

2018/2/8 15:0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8日電)花蓮一名小孩家梁柱倒、牆壁裂,心理受創卻故做鎮定、不說話,讓協助的精神科醫師心疼。專家說,災區民眾可能有急性壓力反應,旁人可多陪伴、傾聽,當他們的心靈後盾。

6日深夜花蓮發生強震,至今仍有多人失聯,不只災區民眾心理受創,遇到地震就緊張、害怕;非災區民眾也可能因長時間接觸相關訊息,容易緊張、憂慮、不安,也有民眾在網路看到遺體「握拳」照片,認為造成心理不適。

國軍花蓮總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岳增在災區協助災民心理輔導重建工作,他上午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近日花蓮餘震不斷,許多災民都出現急性壓力反應,常見如緊張、焦慮、擔心、害怕,有些人也處在驚恐狀態。

災區小孩的情緒反應也令人難過,林岳增說,有一名孩子,家裡因地震梁柱傾倒、牆壁龜裂、家具又倒又壞,但他非常安靜,似乎是想靠自己力量消化恐懼和不安。林岳增發現後,開始陪小孩玩遊戲,陪伴他,減少他反覆想起地震災變的現場畫面,一陣子後,孩子才願意傾訴心情。

面對災民情緒不安,林岳增建議,旁人可跟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的心情,有抒發的管道有助鬆一口氣,也比較不會去想發生過的事情。災民在事件發生後的3個月至半年間,也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親人朋友可多觀察,協助他們尋求專業資源。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非災區民眾如果有親人、朋友住在花蓮,可多關心他們,或表達「可以來住我家」等,讓花蓮地區的朋友知道,遠方還有人關心、「我還有地方可以去」,心理也有支持。

葉雅馨說,心理創傷可能會因一次次餘震反覆被提醒,如果身邊有朋友特別害怕地震,可第一時間給予陪伴、擁抱,同理他們的需求。當創傷症候群發生,腦海裡經常性浮現災難畫面、影響日常起居、無法入睡等,應尋求心理諮商協助。

至於非災區民眾,葉雅馨提醒,新聞媒體不斷輪播災區新聞,民眾觀看、閱讀應適量,以免同樣的畫面頻繁刺激,容易讓心靈疲累、焦慮。網路也有很多似是而非的防災資訊,民眾轉傳前,應先查明,以免轉載錯誤訊息引人擔憂。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很多民眾近日遇到地震就會心慌,葉雅馨也表示,人對不可預期的事情都會有莫名恐懼,民眾不妨在心裡「預演」,當地震發生,應循序做哪些避難動作,先有心理準備可減少遇事驚慌。

衛生福利部提供災難心理重建問答,教導民眾認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提供安心專線(電話:0800-788-995 請幫幫救救我),有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也可撥打民間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等專線,相關人員也可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與輔導。(編輯:黃于)10702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