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真心道歉千萬不要加但是 這5種道歉越幫越忙

2017/12/9 15:36(12/9 18: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9日電)做錯事、有意無意傷了人,應該好好道歉。很多人也真心想要道歉,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或者明明已經說了「對不起」,不知道對方為什麼遲遲不肯原諒自己。研究道歉學的專家提醒,有幾種道歉方式聽了只會讓人更火大,例如千萬不要說「但是」。

你也許沒發現,「道歉學」已經成為一門新興學理,專書、研究專論愈來愈多。例如麻薩諸塞州大學沃斯特分校校長兼醫學院院長亞倫拉扎爾(Aaron Lazare)、美國堪薩斯州心理治療師海瑞亞勒納(Harriet Lerner)等人的著作都很暢銷。

勒納表示,得體的道歉不僅要講對話,還要避免講錯話。以下5種越幫越忙的「對不起」,可以說得上是道歉的禁忌,請別讓這些小小字眼把「我很抱歉」變成「我一點也不覺得對不起」。

●「我向你道歉,但是……」

受傷的人最想聽到的是真心誠意的道歉,道歉後面一旦加上「但是」兩字,就完全推翻前面的誠意了。要特別注意那個偷偷追加的但書,那些幾乎都是藉口或完全否定原始的訊息。不管「但是」後面的說法是不是真的,它只會讓整個道歉變得很虛假。事實上,它等於是在說:「考慮到整個情況,其實我的冒失(或遲到,或諷刺的語氣等等)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最好的道歉要簡潔扼要,不要解釋一大堆,不然反而會弄巧成拙。道歉不是你解決根本問題的唯一機會,只是為未來的溝通機會鋪路。這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但大家往往看不清這點。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是另一種常見的假道歉。真道歉是把焦點放在你的行為上,而不是對方的反應上。

「為對方的感覺道歉,卻不為自己的行為道歉」是一種常見的卸責方式。例如,「我在派對上當面更正你的說法,讓你覺得尷尬,實在很抱歉。」這不是道歉,也毫無負責的意思。你可能覺得道歉是正人君子的表現,但這種道歉法只是把責任推卸給對方,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我講的完全合理,你聽了反應過度,我很抱歉。」比較正確的道歉方式是說:「我在派對上當面更正你的說法,我很對不起,下次我不會再那麼冒失了。」

注意「如果」

「如果」兩字也會讓對方產生自我懷疑。例如「如果我太冒失了,我很抱歉。」或「如果你覺得我講的話冒犯到你了,我很抱歉。」。以「如果……我很抱歉」開頭的說法,幾乎都不算道歉。比較好的說法是:「我講的話太冒失了,很抱歉我想得不夠周全,以後不會再犯了。」

「如果……我很抱歉」這種講法也可能讓人覺得道歉方高高在上。

●莫名其妙的道歉

一位父親帶著十幾歲的兒子找勒納做心理治療。那位父親的脾氣急躁,每次兒子犯點小錯(例如車庫的門沒關好),他總是嚴詞批評。他看到兒子面露不悅時,便回應:「對不起,我說的話讓你心煩。」不管發生什麼事,他每次道歉都只會講這句。

「我討厭他的道歉。」他的兒子說:「我聽了覺得很煩,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兒子知道那句話聽起來不對勁,但聽不懂那句模糊道歉的用意,他不知道父親究竟是為了什麼道歉,搞不清楚到底是誰有問題。他只知道父親的道歉讓他覺得很不舒服,莫名其妙。

這位父親的道歉並不是為了辯解或卸責,而是一種焦慮家庭常見的混淆思維。這種焦慮狀況越嚴重,就有越多人必須為其他人的感覺和行為負責(「害爸爸頭痛,你應該道歉」),而不是為自己的感覺和行為負責(「你明知爸爸頭痛,還不把音樂轉小聲一點,你應該道歉。」)。

●「現在就原諒我吧!」

另一種道歉禁忌是覺得自己的道歉會自動獲得寬恕和諒解。也就是說,道歉方心想:「是因為你需要聽我道歉,我才道歉的」。但是,「對不起」這句話不該是拿來和對方交換饒恕的籌碼。

「你能原諒我嗎?」「請原諒我」這類句子,在某些親近的人際關係中是很重要的話語。如果你和受傷的人很親近,而且你們都很在乎這種話,你可以在道歉時尋求對方的原諒。但如果你是犯錯者,道歉時卻主動要求或期待對方原諒自己,那種道歉只會弄巧成拙。以下就是一個慘痛的例子。

唐恩讓14歲的女兒跟朋友一起去騎摩托車,他的妻子希維亞不希望女兒騎摩托車,他也老早就答應過妻子了,但他食言,並要求女兒別讓媽媽知道這件事。希維亞發現時,當然氣炸了。唐恩不斷道歉,然後開始要求太太原諒他。希維亞說:「我不會原諒你的!」唐恩仍不斷地對她施壓。他其實可以說:「我知道我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妳可能會生氣很久,如果我能做點什麼讓妳寬心一些,請讓我知道。」

對於唐恩一再要求原諒,希維亞只覺得不堪其擾。她感覺自己好像被逼到牆角,遭到強行勒索原諒似的,毫無空間可以打從心底產生真正的寬恕。唐恩一直得不到希維亞的諒解後,惱羞成怒,導致情況更加惡化。現在希維亞覺得唐恩好像把立場顛倒過來,以受害者的身分自居,讓她更不想原諒唐恩了。

切記!道歉的時候,若是太快要求對方的諒解,可能會限縮對方所需要的情緒空間。對方剛聽到道歉時,可能還覺得慶幸或鬆了一口氣,但還來不及消化怒氣和痛苦,就被你逼著「原諒」。

真心道歉時,希望獲得原諒,進而和解,是人之常情,但是催討原諒會讓對方覺得倉促受迫,甚至覺得自己再次受到委屈,只會導致道歉的效果大打折扣。道歉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發酵,才能發揮效果。

●打擾型道歉

如果對方根本不想再聽你說話,任何道歉對他來說都只是打擾而已,毫無助益。

麗莎和朋友賽琳娜的老公有染,賽琳娜表明不想再見到麗莎了,想盡辦法要遺忘麗莎,並在婚外情曝光後,努力和先生一起挽救婚姻。

幾年後,麗莎參加匿名戒酒會的「十二步康復計畫」時,她的互助對象鼓勵她回顧自己的行為,看她以前是否做過傷害他人的事,並建議她打電話道歉賠罪。於是,麗莎打電話留言向賽琳娜道歉,她說,和賽琳娜的先生有染,是自己這輩子犯過最糟的錯誤,她想跟賽琳娜喝杯咖啡,當面道歉。

賽琳娜一聽到麗莎的留言,感覺好像遭到二度傷害。麗莎的要求一舉掀開了她壓抑多年的激動情緒。後來,麗莎又打電話給賽琳娜,留下同樣的訊息,最後又追加一句:「我覺得妳聽完我這邊的說法後,可能會原諒我。」賽琳娜沒去理會那些留言,麗莎不死心,又寄信表達相同的要求。賽琳娜收到信後,連信都沒拆,就直接丟進垃圾桶。麗莎一心想恢復兩人的關係,但賽琳娜只覺得不勝其擾,感覺再次遭到冒犯。

麗莎確實需要原諒自己,但她原諒自我的方式不該涉及賽琳娜。道歉的目的,是為了撫平及安慰對方的創痛,不是因為你想要重建關係、自我辯解、減少愧疚或振作起來,而去撩撥對方的情緒,或糾纏不休。道歉時,請好好想一想,你的道歉會不會反而傷人。(書摘取自「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究竟出版授權)10612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