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遊樂設施太制式 孩子遊戲權受限
2017/3/29 17:13(3/29 18:28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9日電)玩遊戲可以刺激小孩發展,不過,專家發現,台灣多數公園都是各式塑膠的組合遊樂器具,有毒害、燙傷疑慮,應多增加鞦韆、沙坑、攀爬等設計,讓孩子玩的更多元。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今天表示,很多家長會帶小孩到公園遊戲場玩耍,但以台北市500多處的公園兒童遊戲場中,就有將近400處是罐頭遊具(塑膠式各色制式的組合遊樂器具)。
職能治療師王嵐和同樣關心兒童遊戲權的一群媽媽爸爸們組成「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日前對大台北公園兒童遊戲場進行體檢,希望政府能重視兒童遊戲權,將兒童發展需求融入遊戲場設計,更希望遊具選擇能考量兒童創造力、想像力與美感教育和在地的文化特色,創造特色公園。
王嵐說,台灣兒童遊戲區域常只設定在一小塊兒童遊戲場內,鋪著在日曬下會釋放有機揮發物的橡膠地墊,潮溼時還會有生苔、濕滑危機,也提供小黑蚊等幼蟲生長的環境。橡膠地墊上的遊戲器材更是千篇一律,紅黃藍三原色且沒有美感可言的罐頭遊具。
張自強說,政府應重視使用者(兒童、家長)需求,結合遊戲與兒童發展專家意見,選擇優質的廠商與熟悉兒童及環境的設計師等,重新檢視現有的公園內兒童遊戲場。
他建議,遊戲場應增加可以提供前庭刺激的鞦韆、增加觸覺探索的沙坑與大型攀爬、滑梯、彈跳等不同挑戰性的遊具。同時增加自然鋪面,如木屑、沙子等,只要深度夠和維護得當,保護力比橡膠地墊好。
張自強說,也可用護草墊,讓孩子腳可以踩在真的草上,但遊戲時仍具有保護力,草皮也不易死亡,或設計樹屋、木頭高低跑道等,刺激更多元。
他也表示,如果住家附近公園只有塑膠式的遊樂器具,家長倒不如帶孩子去戶外,多接近大自然對孩子更好。10603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