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探細胞自噬機制 大隅良典獲諾貝爾醫學獎

2016/10/3 18:51(10/3 19: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3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學者大隅良典今天贏得諾貝爾醫學獎,主因他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研究,這種功能若出問題可能導致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他表示,能夠獲此肯定備感榮幸。

71歲的大隅良典1974年在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共同社報導,他在得知獲獎後表示:「我深感榮幸。」

自噬機制是細胞生理上一種基本過程,對人類的健康和疾病有重大影響。這種過程對受損細胞成分的降解和再利用很重要,一旦此一功能出問題,據信會造成老化和細胞受損。

研究人員在1960年代首度觀察到細胞可能會摧毀自身的成分,把它們包覆在薄膜裡,然後運送到負責再生的溶體處理。

諾貝爾委員會發布聲明說:「研究這種現象相當困難,一直少有進展,直到1990年代大隅良典進行連串傑出的實驗,利用麵包師所用的酵母,才辨識出自噬機制的必要基因。」

他隨後解釋酵母自噬的根本機制,並且證明人類細胞也有類似的複雜機制。

聲明說,大隅良典的發現「開創了新的範例,有助我們了解細胞如何再利用它的成分。」

根據聲明:「自噬基因若發生突變可能導致疾病,而自噬過程涉及數種情況,包括癌症和神經疾病。」

大隅良典將可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3000萬元)獎金。

諾貝爾醫學獎是每年第一個公布的獎項。去年醫學獎得獎者為愛爾蘭的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和中國大陸的屠呦呦,得獎原因是研究發現有助於醫治瘧疾以及蛔蟲寄生引發的感染。

今天公布醫學獎得主後,4日和5日將陸續公布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7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10日揭曉,文學獎的宣布時間將比往年晚一些,延至10月13日才公布。10510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