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再治療 兒童醫療輔導助安心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6日電)小孩生病手術易不安,曾有孩子因害怕必須出動多名醫護協助麻醉,孩子痛苦,家長傷心。兒童醫療輔導讓孩子先了解醫療行為,減少排斥,也可減少麻醉用量。
一名4歲半女童,是馬來西亞人,到台大醫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療,要做耳通氣管置入手術。這手術時間不長,過程也不複雜,但因為對醫院環境不熟悉,旁邊有候診的孩子哭鬧,感染女童情緒,手術前極度焦慮。
女童只聽懂馬來文,在台大醫院服務的瑞信兒童醫療輔導師蕭欣濡用玩偶和她建立互動關係,一開始先遊戲,慢慢把一些貼片貼到玩偶身上,讓女童了解等下可能有的醫療處理;也幫玩偶戴上麻醉面罩,讓她知道麻醉、手術沒有想像這麼可怕。
面對不了解的醫療行為,孩童難免都會有害怕、不安情緒,如果適度讓孩子了解過程,除了可以降低緊張,也可能鼓勵孩子主動配合,降低醫療處理難度。
在小兒外科手術室服務的蕭欣濡說,小朋友常會害怕麻醉,不知道該怎麼做,她就會用吹氣球或吹蠟燭比喻,用輕鬆、熟悉的東西引導孩子,如果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進了開刀房就會配合很快睡著。
她說,如果沒有事先溝通的過程,曾有孩子因為害怕,需要4、5名大人在旁邊壓制完成麻醉,家長也因為沒幫到孩子而難過落淚。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也說,病童有沒有接受兒童醫療輔導對治療過程和結果都有差別,根據統計,若病童接受醫療輔導,可能減少2到3成不需要的麻醉處置,處理過程也會比較順,很多孩子都會主動配合,也可避免治療後的創傷症候群。
不過,目前台灣僅有約4名兒童醫療輔導師,且都是由基金會派駐到醫院服務,因人力有限,服務的孩童多是重症、需長期住院、需做核磁共振等繁複檢查的孩子。
呂立說,希望讓大眾更認識兒童醫療輔導師,了解兒童醫療輔導的專業性和必要性,未來也希望有人力、財源可以擴大服務到各科別。10507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