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育兒遇困擾 先穩定才能包容孩子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3日電)根據兒盟最新調查,教養壓力過重、伴侶親友支持不足、育兒經濟壓力是扼殺媽媽幸福感的三大殺手。兒盟也建議,媽媽要先照顧好自己,自己穩定後才能給孩子更多包容。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2016台灣媽媽幸福感調查報告,並邀請媽媽代表座談,講述教養孩子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巷兒福聯盟於今年3月,針對育有18歲以下孩子的媽媽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083份,調查發現台灣媽媽的幸福感平均只有68分,教養壓力過重、伴侶親友支持不足、育兒經濟壓力是扼殺媽媽幸福感的三大殺手。
育有兩個女兒的泡菜媽表示,聽說孩子個性在很小時就會定型,因此在女兒學齡前時期,她希望在女兒壞習慣養成前改掉,也導致自己背負高度的教養壓力。
泡菜媽也說,小朋友放學後,難免會在家裡吵鬧,自己要幫忙收拾善後,若只是1個小雜事還好,但10個小雜事就讓人受不了,還好老公會幫忙,自己就覺得輕鬆許多;和公婆間的教養觀念難免會有差異,這時候老公就扮演居間協調的重要角色。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小姐也表示,第1個小孩是依循自己想法和長輩意見來教養,有時會採傳統打罵教養,但後來認識一群媽媽伴和教養專家,比較知道如何和小朋友相處,教養專家也建議用溫柔堅定方法來教養,而媽媽自己要懂得尋求外界幫助,先生、親友的支持以及媽媽伴都很重要。
根據兒盟「爸媽Call-in教養專線」統計資料顯示,媽媽諮詢問題時,以親子關係最多(40.2%),其次是家人/伴侶關係(29.5%)、孩子情緒問題(23.1%)。
兒盟社工表示,曾有媽媽打電話來諮詢,因為當天會晚下班,事先交代孩子要熱飯,但回家後發現孩子沒弄而開罵,之後開始和孩子冷戰,但這位媽媽並非常罵孩子,那次失控是因為太累,才導致平日累積的壓力一次爆發。
社工也建議,媽媽要先照顧好自己,自己穩定後,才能控制好情緒,對孩子的包容度也會變寬,和伴侶或家人可透過合作或分工,來分擔家務或照顧孩子,犯錯後不要太自責,更重要的是想辦法和孩子修復關係。10505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