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流浪動物日 獸醫自主推廣TNR
(中央社記者黃鈺嵐、孫仲達台北4日電)4月4日不只是兒童節,也是世界流浪動物日,台灣各處都有為流浪動物發聲、找家的活動,有獸醫師更持續自主進行TNR計畫,透過誘捕、結紮、放回,盼讓流浪動物與人們和平共生。
「世界流浪動物日」是在2010年「第一屆荷蘭國家流浪動物會議」中被提出,核心宗旨為尊重全世界所有流浪動物。會選擇4月4日的原因,除了好記之外,這天也距離10月4日「世界動物日」正好半年,且不在任何假期上,相關單位有充足時間安排活動。
在台灣,4月4日正巧遇上兒童節,許多動保團體安排認養活動,也歡迎家長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到活動現場和待認養的動物們互動,除了讓大小朋友進行直接的生命教育體驗,更希望為毛小孩找到幸福的家。
目前台灣對流浪動物的傳統處理方式多為捕捉後移交收容所,等待法定公告期限過後以安樂死處理。透過知名作家九把刀與導演Raye拍攝紀錄片「十二夜」,喚起社會大眾對收容所內流浪動物處境的重視,進而促成「十二夜條款」,讓未來收容所內動物原則上免除了安樂死的命運。
預計2017年起,遭捕捉的流浪動物會被安置在收容所,默默等待另一次幸福的機會,但若經評估染有重病或其他嚴重影響人畜健康或安全的狀況,仍可能面臨安樂死。
與此同時,站在生命第一線的獸醫師林雅哲與他的團隊,還有各地動保志工等人,也在全台各處選擇用另一種方式「TNR」,為流浪動物尋覓不同生機。
TNR是「Trap捕捉-Neuter結紮-Return放回」的英文縮寫,指盡可能捕捉流浪動物,進行結紮後,再讓牠們回到原來居住的所在地。文獻上最早可見於1950年代的英國,起初主要針對流浪貓進行,現代對流浪犬貓都有運用TNR的實例,比起傳統的捕捉後直接撲殺,是相對人道的流浪動物處理方式。
據台灣動物協會指出,TNR是目前唯一證實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增加,並維持社區與動物品質的方法,也可以協助縮減公家單位近50%的控管動物成本。
理論上,當一群流浪動物依靠特定地區的資源而停留,往往容易因為沒有結紮而繁殖,使動物數量過度增加;當地區內資源不足以支撐整個族群生命所需,就會產生攻擊行為或族群外移等社會問題。
林雅哲表示,TNR就是透過結紮來抑制動物繁殖數量,同時進行流浪動物篩檢,將具危險性的流浪動物移出特定地區,至於無害的流浪動物則可原地放養,讓牠們自然生活與死亡;結紮後的動物較不會受發情影響造成攻擊行為,而穩定的流浪動物也有助志工或動保人員進行控管。
另外,藉由流浪動物特有的「地域性」,也可驅趕其他外來、不穩定的流浪動物,讓流浪動物遷徙問題降到最低。也因此,TNR往往需要透過一定範圍(社區式)的推行運用,建立特定區域內的流浪動物秩序,再透過區域與區域的串連,發揮TNR的效益。
不論是TNR或是其他從而衍生的流浪動物處置方式,最根本的觀念仍應是「以結紮代替撲殺,以認養代替購買」,最終目標都是希望能為無辜的流浪動物爭取生存權益,與人類社會和平共存。10504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