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入門50問 學放鬆不必信教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8日電)隨著人類物質生活和科技的進步,生活壓力有增無減,有人靠療癒小物放鬆,也有人打禪靜坐,法鼓山編撰的「禪修入門50問」,讓不信宗教的人也能透過禪的概念做到心不混亂。
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受訪表示,禪修是追求生命的簡單和生活的平靜,很多人覺得學佛很好,但摸不到門,或認為佛學艱澀,是老人家才做的事。
果賢法師說,「禪修入門50問」一書跨越宗教,看此書未必要是佛教徒,而是提供想要追求心靈平靜的人一個入口處。內容收錄50個常見問題,以深入淺出的敘述說明禪修概念。
「能做到心不混亂就是禪的基礎」,果賢法師說,禪修是練心的功夫,包括練意志力、專注力和放鬆;「禪」用現代語言來講就是心靈環保,不管在什麼狀況都可以保持安定,能達到「忙而不亂、快而不急」的心境就是禪修。
出家前的果賢法師,曾經每年換不同雜誌社工作,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是什麼,直到聽到聖嚴法師禪七講道,了解到人生的目的是受報,人生的意義是盡責任、人生的價值在奉獻,在那個當下她直覺「找到了」,決定出家。
果賢法師說,禪的精神是接受任何當下就能快樂,苦就苦在對立,「當你接納它,跟它的因緣就了了」,她認為很多人對現況不滿,又無法解決,是因為內心沒有全然的接受,活在當下就是這個意思,「接納的當下也就放下了」。
書中談到,放鬆是人的本能,「心」是放鬆的關鍵,「心的放鬆就是放下;身的放下就是放鬆」,身、心是一體的,身體的反應透露出心的訊息,以禪調適身心壓力的過程,其實是內在的自我探索之旅;以禪學會放鬆,能隨時保持身心安定。
果賢法師也說,透過書能學習禪修的觀念,要打禪最好還是去上課學習正確健康的禪坐方法。近年來法鼓山針對不同類型的民眾設計各種禪修課程,譬如有一日禪、動禪或戶外禪,讓時間不多、不容易靜下來的人能透過簡單的瑜珈或登山步行的方式練習禪修,「身到哪裡,心到哪裡」。
法鼓山的禪修課程不收費,常是開班即額滿的秒殺狀態,今年正試辦到企業指導禪修,若反應不錯,會開始推廣。10502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