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石當修練 百餘義工上法鼓山安頓身心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7日電)每年除夕夜撞鐘是法鼓山的一大盛事,而到過法鼓山的人必定對觀音殿前的祈願池印象深刻,池裡的數千顆石頭,沒有一顆生苔,原來每年都有上百名志工報名洗石頭,當作動禪修練。
位於法鼓山第二大樓3樓的祈願觀音殿,由內而外,共有3道方匾額,分別是黃篤生居士寫的「入流亡所」、董陽孜居士寫的「大悲心起」,和聖嚴法師寫的「觀世自在」。
觀音殿前的一湖明池稱作祈願池,遼闊的祈願池映照著天空,讓人不自覺地平靜下來,祈願池外的匾額上寫著「觀世自在」,正好眺望北海岸的金山地區。
到過法鼓山的人,通常對祈願池印象深刻,除了澄淨的池水,水面下有數千顆石頭,沒有一顆生青苔,這是靠義工一顆一顆手工清洗而保持的成果。
祈願池每年3月、8月各清洗一次,每次公布訊息徵求義工加入,皆獲得熱烈迴響,有全家大小不畏烈日風雨前來參與,從前期的準備工作、清洗到曬乾,清洗一次需要2個星期才有辦法完成。
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說,透過一顆石頭、一顆石頭慢慢的洗、專心的洗,也是「動禪」的修練,每天工作前、後,都會邀請法師為義工開示,將洗石頭當作練習安頓身心的一種修行方式。
由於「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因此,就算全家大小一起來參與,看似「熱鬧」,但全場都很安靜,每個人都專注在洗石頭這件事上。
每次清洗石頭必須動用上百人力,包括現場清洗者和後勤人員,清洗前的準備品項包括斗笠、大地刷、雨鞋、抹布、清洗機、水果籃、手套、水管、毛巾、鞋櫃等。
進入清洗階段,先要放水,將石頭排成井字型,讓水能順勢將池中雜物帶出;接著將石頭分區、分組刷洗,洗完後將石頭用籃子分裝曬太陽;再來是清理水池中的沙塵。
石頭曝曬一週後,再逐一擺回祈願池內,引水入池,如此耗費時日的洗石頭工作,才得以讓這湖明池保持乾淨、清澈。
法鼓山有禪修者會面對祈願池做「觀水禪修」,雖稱作祈願池,但到此參訪的團體從未有人丟硬幣許願。10502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