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女 研究:女兒成年較易憂鬱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1日電)研究顯示,婦女在高齡時生下的女兒,成年後憂慮、焦慮風險較高。董氏基金會建議,高齡產婦面對生育壓力較大,也容易擔憂小孩健康、教養,應放鬆心情,多給小孩正向支持。
董氏基金會上午發布新聞稿,今年1月大家健康雜誌報導一篇發表於異常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高齡產婦的女兒在進入成年初期時,可能會增加焦慮和憂鬱風險。
研究者針對1200名出生於1989年至1991年的澳洲人進行20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出生時母親年齡在30歲至34歲的女性,在20歲時的壓力水平較出生時母親年齡在20幾歲的女性高。另外,出生時母親年齡大於35歲的女性在壓力、焦慮和憂鬱的水平上更是高出許多。
研究結果顯示,高齡產婦與年輕成年女性的憂鬱,焦慮和壓力的症狀有關,但原因尚不清楚。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戴怡君表示,高齡產婦的女兒較容易有焦慮或憂慮,其中一項假設是,母女之間可能因為年齡差距,在價值觀上產生代溝,導致關係緊張,讓孩子感到壓力、擔心和悲傷,特別在成年初期的過渡階段更明顯。
她說,另一個假設是,女性超過30歲之後生孩子,到孩子成年時她們已經50多歲,這時期出現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如更年期,可能帶給孩子負面影響,加上女兒當時可能也在青春期,雙方生心理層面的轉換都可能讓焦慮和憂慮發生。
戴怡君表示,高齡產婦可能面臨較高的社會壓力和期待,也比較容易擔憂小孩的健康和發育,這種焦慮心情可能會轉嫁到小孩身上,容易用否定或嚴厲態度教養小孩,應放鬆心情育兒,且多站在孩子角度、友善溝通,少用否定語言,給予小孩正向支持,建立小孩自信心,也幫助小孩長大後更有勇氣和抗壓力。
不過,這項研究只顯示高齡產婦與女兒憂鬱、焦慮風險關聯,兒子則沒有顯著相關。
戴怡君表示,根據統計,女性罹患憂鬱症比例高於男性約2倍,主要與女性荷爾蒙影響,且扮演多種角色,如為人母、人妻、媳婦等,又面臨工作壓力,情緒較容易有波動。
台灣社會進入晚婚晚育,戴怡君說,高齡產婦生產時體力容易衰退、情緒也比較容易低落,家人的支持和關心很重要,且產婦產後應了解自身情緒變化問題,並設法找預防情緒低落措施,如找到情緒抒發管道,或找有興趣的活動、多運動排解壓力。10501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