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原鄉提琴樂飄揚 開創學童人生新路
「為原鄉孩子圓夢」專題4(中央社記者蕭博陽南投縣20日電)廣大舞台上,穿著原民服飾的小音樂家們,演奏出悠揚樂曲,堅定熟練的姿態,難以想像這是他們的第一場大型售票音樂會。
故事從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說起,這座全校只有58名學生的偏鄉原民部落小學,幾乎人人是小小音樂家,學校教師陳珮文、王子建夫妻,讓學生學小提琴,從單純學音樂,發展到「親愛愛樂」樂團,讓偏鄉孩子除了國中畢業就做工之外,有了另一條人生路。
「原本只是自己拉拉小提琴,後來有學生好奇加入」,陳珮文說,民國97年投入,一路上遇到不少困難,除了經費,還要四處尋找個別音樂課師資,當然還要面對家長反彈,對偏鄉家庭來說,兒女國中畢業就能外出工作賺錢,再升高中、大學念音樂是難以接受的事。
為讓有心的國小畢業生繼續學音樂,陳珮文、王子建安排他們到70公里外的草屯國中音樂班就讀,甚至還在草屯鎮貸款買房「作為基地」,讓他們住宿,週五晚間,也把小學生載下山到此,由畢業的國、高中學長姐教音樂、團練,晚上睡覺,1棟房子可擠進45人。
陳珮文說,週六日載學生到外縣市上音樂課,王子建1天可開車600公里,北達苗栗、南至台南,晚上再接回草屯,常是一早出門,半夜回家,或是到外縣市做小型商業演出,週日晚間或週一清晨再帶學生返校。
除此之外,王子建還要負責造琴、修琴。當初眼看妻子陳珮文一頭栽進教琴工作,王子建為了支持她並節省經費,自己找原文書學製小提琴,如今不僅一手包辦樂團製琴、修琴工作,還成立工坊教導當地村民做琴,,獲官方及民間支持合作,也因「小提琴」這共通點,消弭學生和家長的觀念落差。
陳珮文說,「親愛愛樂」目前有32名演出團員,國小15人、國中8人、高中9人,另有約30名儲備團員,他們的學校學費、伙食費、個別音樂課學費、醫藥等生活雜費,1年支出約新台幣1000萬元,其中500萬元靠接演小型商演填補,餘額由民眾小額捐款及企業贊助。
為了設法讓孩子及樂團自力更生,今年首次舉辦大型售票音樂會,由於不擅宣傳一度滯銷,經網路披露傳播,北中南4地6場票券已售罄,本月12日首場演出後,有聽眾直說「聽過最令人感動的音樂」;未來若順利,售票音樂會、販售紀念品、CD將成例行運作模式。
「曾有人說,親愛那兩名老師很會找關係拉贊助」,陳珮文回想當初,花光月薪、年終獎金、挖光家中撲滿,就為了讓孩子買琴、學琴、吃飯,山窮水盡到「每天想著中樂透」,如今可藉演出、販售油畫、迷你琴、音樂CD、贊助捐款,湊足明年所需經費。
「老天爺的確都為我們準備好了,祂為我們準備了一條不容易走,但卻可以走得踏實穩健的路」,陳珮文說,相信未來他們可以很順利,也不怕困難,因為老天爺為他們準備了面對困難的勇氣。
打破「學音樂都是有錢人的刻板印象」,在南投市中興新村長大的她說,未來想在縣內成立音樂學校,「讓學不起音樂的小孩都來讀」,從國小到高中義務培養人才,甚至供住宿,讓他們安穩就學。
陳珮文說,兩人育有10歲女兒,這群學生也是他們的兒女,學生們也都直喊「阿爸、阿母」,雖然很累、很辛苦,幾乎全年無休,但仍難以放下。身為教育工作者,他們全心投入,就是要為偏鄉孩子開創不一樣的人生路。10412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