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7學者獲國家講座 2人晉終身榮譽講座

2015/11/9 12:0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9日電)教育部今天公布第19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名單,共7位學者獲選,而第2度獲獎的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和清華大學教授季昀則晉升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

為獎勵學術研究,教育部設置國家講座及學術獎,包括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等5類科,國家講座設置期限為3年,教育部每年獎助新台幣100萬元,學術獎得獎人則獲頒榮譽證書及60萬元,第二次獲任國家講座者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

教育部今天公布第19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59屆學術獎得獎人名單,共有7人獲選國家講座,其中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和清華大學教授季昀都是第2度獲獎,因此晉升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在彗星、行星、太空物理等研究有傑出貢獻,他因為參與露西達彗星探測計畫,同時也是卡西尼土星計畫的共同主持人,因此能直接獲得新觀測資料,他也和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天文台合作,利用鹿林天文台望遠鏡,針對太陽系中小物體以及變星做研究。

澳門出生長大的葉永烜,大學念物理系,某天晚間到書店看書,被書上的太空研究吸引,開始對太空產生興趣。前往美國攻讀學位時,原本研究所要念電漿物理,最後跟著指導教授研究太陽系起源。葉永烜笑說,「是無意中走進太空世界」。

葉永烜表示,過去一、二十年天文研究發展神速,已從哲學變成科學,現在科學家對太陽系結構有更多瞭解,還希望進一步認識和地球相似的太陽系外行星,而從事天文研究的科學家就像背負全人類的夢想,目標就是瞭解人類的起源和過去。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季昀致力於研究有機發光二極體和染敏太陽電池。季昀表示,全球都在研究如何用有機分子取代汞、水銀等做為發光材料,自己歷經一次次失敗,才找到更適合的有機分子,助現有有機發光二極體提升效能,未來可運用在智慧型手機螢幕。

季昀表示,自己是笨牛型學者,總是一步一腳印做研究,雖然付出未必一定會成功,但若能從中得到經驗,作為下一次研究的改善基礎,經過不斷地努力,就有機會成功。10411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