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記者小編你好嗎?搶救網路媒體總動員

2015/9/1 19:17(9/1 19: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實習記者許瑞中台北1日電)「記者節快樂!」總統馬英九以及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都在臉書上發文道賀。在這個屬於媒體的節日,許多新聞工作者感嘆環境大不如前,即時新聞成為眾矢之的,網路新聞似乎被認為是迫害媒體環境的兇手。

為什麼網路媒體近年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或許可從廣告商機談起。台北市媒體代理商協會(MAA)五月公布「2015年媒體白皮書」,2014年的網路廣告量是161.7億,首次超越報紙和雜誌2種紙本類的總和127.5億,更是唯一成長率超過15%的類別,無怪網路媒體會千方百計搶食這塊大餅。

過去收視率是電子媒體的緊箍咒,而網路媒體則將流量奉為圭臬。在新聞操作都追求流量數字成長的時代,網路媒體不知不覺成為點閱率的肉票,而那些天天使用網路閱讀新聞的閱聽眾,也受到牽連。

在一環接著一環的過程中,網路媒體究竟是如何被綁架?這將如何影響台灣網路媒體環境?身陷泥沼的網路媒體,未來該如何找到救贖之路?

流量新聞學?網路媒體餵你吃什麼?

首先,我們得先了解這個綁架犯的動機。

媒體生態改變,廣告主投放廣告的考量有什麼變化?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指出,在紙本媒體時代,廣告主無法得知單則新聞的點擊熱度,因此買的是報紙的「媒體品牌」;但在網路媒體時代,閱聽眾可在臉書等社群管道獲取新聞,再加上媒體能藉由單則新聞的點閱率了解閱聽眾閱讀喜好,「媒體品牌」不再是決定性因素,廣告主改買「流量」,提升點閱率自然成了媒體間的競爭重點。

為了競爭點擊率,即時新聞就成了主戰場。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士範表示,各家媒體都大量產製即時新聞,是因為無論如何運作,文章數量就是和流量成正相關。

劉昌德也說,除即時新聞外,媒體為了點擊率、社群網站的按讚數、留言回覆等代表著「流量」的數字,從客觀資訊的提供者轉變為灌輸閱聽眾情緒的角色,新興的媒體職務「社群編輯」就是這類角色,聳動選材、迎合社會主流態度的情緒性註解。

對此,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說,「這些流量只重視短暫觸及,並不是我們喜歡然後看完了,只代表我們被吸引,然後點開了」。

這種媒體操作將對閱聽眾造成許多問題,泛科知識總編輯與共同創辦人鄭國威認為,大量瑣碎內容的即時新聞造成資訊氾濫,導致閱聽眾縱觀式、沉浸式的閱讀消失。

除了閱讀經驗受影響,甚至可能激化社會輿論,劉昌德便指出,搶即時讓一則新聞被切為好幾則片段式的新聞,讓閱聽眾能夠只看跟自身立場接近的新聞,除造成資訊氾濫,更讓社會意見極化的狀況更加明顯。

流量還是內容?這些媒體這麼說

我們回顧一下,閱聽眾現在閱讀一則網路新聞的過程。

小明瀏覽著社群網站,發現被媒體粉絲專頁發文給洗版了,其中他被一則「竟然是__!十萬人都驚呆了!」給吸引了,點進網頁卻發現彈出覆蓋整個網頁的破壞式廣告(Crazy Ad),還強迫他要觀看20秒才能略過,好不容易略過了卻發現一則150字的新聞竟然要分成3頁閱讀,途中小明去上廁所,回來發現跳出了一個視窗:「您已離開3分鐘,請點擊空白處回復」,點下去後網頁竟然自動重新整理了。

這種破碎的閱讀經驗,在網路新聞中屢見不鮮,這種方法不追求內容質量,忽視流暢的閱讀環境,侵擾式的閱讀,甚至膨脹瀏覽頁數,刻意「美化流量」,是重視媒體品牌形象的獨媒和另媒不會嘗試的。

楊士範認為與主流媒體相比,獨媒和另媒也重視流量,但是在會在「把內容做好」的前提下計算流量。鄭國威則以泛科學網舉例,泛科學網會把好內容用多元的呈現方式、改善網站的操作、舉辦專題活動等方式來提升流量,「因為改變世界的階段,是先把內容做好、再求很多人能看到、最後能賺到錢,這才會對社會有正面的影響力。」

網媒真的沒救了?試試這4種方法

但是閱聽眾該如何教訓這些被綁架的媒體,蒙上眼睛,把他們永遠拒於千里之外嗎?楊士範認為,事實上這些媒體是有存在的必要,「讀新聞就像人進食,人不可能每天只吃蛋白質、纖維,也需要一些糖分、脂肪,這才是均衡飲食。」

因此,該怎麼在開明管教下再次避免這類綁架案?劉昌德提出4個方法:

1.政府透過公共補助的方式支持、獎勵非利潤掛帥的優質媒體,無論是直接給予補助或是給予如所得稅減免等經營上的方便。

2.建構一個好的大眾媒體環境,是一部分繼續追求利潤、一部分則像公共電視這類非利潤掛帥。在這些媒體不追求利潤的狀況下,可以立法要求藉「流量」帶來可觀收入的商業媒體或廣告商繳出部分利潤,補助這些非利潤掛帥的大眾媒體。

3.閱聽人需要更優秀的媒體識讀能力。不只透過社群網站點閱,也可以用直接訂閱或其他方式來支持值得信賴的媒體。

4.媒體從業人員需保有對專業的堅持,雖然影響力微乎其微,但可以藉由組織工會,靠集體的力量以團體協約向管理階層做出要求,也能有一定影響。

劉昌德說,雖然這些根本的解決方式都有難度,但有朝一日一定能達成,「因為理想要實踐了才叫做理想。」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