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克里奇中間體 中研院找出酸雨可能因子

2015/8/28 13:24(8/28 14: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8日電)中央研究院實驗證實,大氣中的一種活潑分子「克里奇中間體(CIs)」,對形成酸雨有重要的影響,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獲得學界重視。

酸雨主要是來自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氧化,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所研究員林志民等人組成的團隊,致力於揭開酸雨形成的奧秘。

林志民等人鎖定大氣中的一種難以捕捉和預測的神秘分子「克里奇中間體」做實驗,成功突破氣壓上限,直接測量到「克里奇中間體」與水蒸氣的化學反應,成功登上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其中最特別的是,列名第一作者的是非常年輕、就讀台大化學系4年級學生趙彣,獲得媒體廣泛報導。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但中研院團隊的傳奇並沒有結束,林志民等人繼續研究,證實雙甲基取代的克里奇中間體,不會與水蒸氣快速反應,反而會與二氧化硫快速反應,因此具有在大氣中氧化二氧化硫的潛力,這項研究結果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

林志民解釋,應把克里奇中間體分成兩種,一種會被水蒸氣快速消耗,存活時間短;另一種則不會與水蒸氣快速反應,存活時間較長,且具有氧化二氧化硫的潛力,影響大氣中懸浮微粒和酸雨的形成。10408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