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 中國思想史泰斗

2015/4/29 12:05(4/29 12: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易融、羅廣仁台北29日電)「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余英時超過半世紀以現代知識人的身分,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獲選為唐獎第一屆漢學獎得主。

天下雜誌出版第一屆唐獎得主的故事「勇不放棄」一書,介紹永續發展獎得主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思、漢學獎得主余英時、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五位得獎者。

漢學獎得主余英時不僅研究貫徹古今,重塑學術界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詮釋方式,更親身支持兩岸民主運動,體現中國傳統「士」之風骨,為知識分子最佳的現代典範。

余英時在「勇不放棄」一書引言中提到,「我自始最興趣的問題,是怎樣通過歷史來認識中西文化的異同。中西異同是清末以來,中國知識份子共同關懷的大問題,至今仍在爭論當中,我一直相信,只有歷史研究才是學求解答的可靠途徑。」

余英時是華人世界中,能在美國三大名校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都擔任正教授級以上的第一人。研究上起三代、下至民國,貫通古今與當代,公認是中國思想與文化史泰斗。2006年獲得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華裔知識份子。

余英時以現代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多年來提出許多重要的詮釋,包括古代中國「反智論」、古代中國知識人(士)身分與角色的轉型、傳統時代知識與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等。其中,中國文化「內向超越」,被視為影響半世紀的全球漢學研究。

「勇不放棄」一書收錄余英時來台專題演講,「內向的超越」與西方外向超越形成對比。也強調文化的可變性。余英時舉例五四運動提出民主、科學都是西方的價值,歷史關起門來做,中國可以照原來的路線走下去,國外好的東西,也可以見賢思齊,變成國粹的一部分。

研究中西異同,免不了比較中西文化和歷史,余英時強調,「比較」應避免成為「比附」。湯恩比(Arnold J.Toynbee,1889-1975)打破歷史規律,主張文明是史學研究的基本單位。但余英時質疑,大規模的研究中尋找文明的興起、發生和崩解的規律,也會掉進「科學的史學陷阱」。

余英時說,自然科學可以建立「通貫性規律」,史學則只能建立「通貫性概括」。他說,我們只能可以在歷史上發現一些整體的趨勢、動態、結構及因果關係。余英時雖不相信鑑往可以知來,但歷史文化研究可以打開「世變」的門戶。10404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