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禮物 影響孩子一生的四個建議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4日電)兒童節給孩子準備什麼禮物?李開復博士給天下父母「影響孩子一生的四個建議」,父母若聽得進去,在教育孩子過程可能就不必再捶心肝,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生最受用無窮的禮物。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臉者貼文「影響孩子一生的四個建議」:
建議一、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建議二、多信任、多放權,少嚴管、少施壓。建議三、多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建議四、多做好朋友,少做嚴家長。
李開復說,這是他做父親這20多年的一些感受,還有他自己做孩子、做父母的孩子40多年的感受,有些是從父母親那裡學到的,有些是從西方的教育中學到。
第一個建議是對孩子的長大要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李開復建議父母對孩子感情和在外表現要毫無保留描述出來,這就是感情的交流、正面的回饋,給孩子一種感情、一種認可、一種鼓勵的做法,這才是讓孩子長大時需要的一種父母親應有的態度。
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教導孩子,就要反思在一個恐嚇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每天被批評,長大了可能就潛移默化地認為不滿意就會批評,他可能就會變成很霸道的人。
如果做得不好就要懲罰,或者被威脅;在這樣的恐懼之下的孩子,為了怕失去父母的愛,只有壓抑掩藏自己的恐懼,自我否定自己的情感。
也許這樣的管教之下,可以管出來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但是很遺憾,孩子可能也會缺乏自信,也會自覺有罪,他可能也覺得別人無法體諒他的情緒,他也無法體諒他人的情緒,造成一個非常負面的環境。
因為孩子的長大都是潛移默化地受環境所影響,所以這種批評懲罰之下長大的孩子會有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另外,常常懲罰孩子、批評孩子,會壓抑他們的好奇心,會讓他們失去自信心,會讓他們不敢去嘗試新的東西。
李開復建議對小一點的孩子,在道德和責任方面的問題,可以有適當的懲罰;但他提醒「失敗」是千萬不可以懲罰的。
因為人成長的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失敗中所得到的,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是不好的,他就會開始不承認自己有失敗,或者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會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且不會從失敗中檢討、成長,所以最好不要懲罰,尤其不要懲罰失敗。
相對來說,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人需要有正面的回饋,才會刺激學習的欲望,所以對孩子來說,要鼓勵他;這樣一種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第二就是多信任、多放權,少嚴管、少施壓。
在嚴厲管理之下長大的孩子,他沒有辦法獨立,父母親如果幫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策劃好了,要孩子做到,這樣的孩子也許會聽話,但是他失去了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他可能沒有辦法獨立;他一進了大學,沒有人幫他策劃,他就迷失了,這樣的嚴管是適得其反的。
李開復認為父母應隨著孩子長大,逐漸放權;3、5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7、8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李開復提出4個理由,讓父母們了解不應該太管孩子而不放權:
第一,你可能不懂這一代,你並不像你的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第二,如果你幫他做了太多的決定,反而讓他覺得「父母做的決定,這不是我的決定,我棄權了,我不必負責任」。
第三,如果你做了太多的管教,可能他自己已經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找不到自己的興趣,不知道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四,如果施壓增加太多的壓力,要注意孩子會有心理的問題,甚至有自殺的問題,想不開的問題,抑鬱症的問題,這些都是在巨大的壓力下造成的。父母親對孩子不但不要施壓,而且應該有解壓的責任。
李開復並指出,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以後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的環境中長大,孩子會深具責任感,因為他會感謝「父母信任我,讓我做這個決策,我一定會負責任把這個事情做好」;父母決定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反而適得其反。
第三個給父母的建議是多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這在中國的環境,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往往會犯一個比較大的錯誤,就是說教,會告訴孩子這個是真理;但21世紀不是一個黑白的世紀,什麼事情都沒有絕對的,所以教孩子的時候,不要用傳道的方法;事情也不見得是這麼黑白分明的,學了反而不見得是對的,而且孩子也失去了判斷。傳道已經是一個過時的事情。
至於解惑,要讓孩子真的懂得,李開復建議父母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可以來看一個問題。說教又會適得其反,你說教之後,孩子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他不認可你,你說的我不同意,他就叛逆了;第二種可能就是,你告訴我,我記得了,我背會了,他就失去的判斷力。
要教孩子有思想的能力,就是授漁,教他如何釣魚,教他如何解決問題;要多想不同的觀點,不要告訴孩子每一個事情一定是錯的、一定是對的。
除了這種所謂的批判式思維之外,李開復還提醒父母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很多父母親跟孩子說,「你今天怎麼了,跟朋友打架了,你再打架,我把你打死」;但是父母有沒有想到,這樣不是很可笑嗎,要小孩不要再暴力,自己又暴力的對待他,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父母親對孩子的教育,真正凝聚在、沉澱在孩子的心中、腦中的是父母是怎麼做的,而不是父母是怎麼說的。李開復指出,那些讓孩子守時的自己不守時,那些讓孩子講禮貌的自己不講禮貌,那些讓孩子講誠信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自己不負責,那就是沒有做到教育。
所以在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首先父母要做什麼樣的一個人,要言行一致,要以身作則,因為孩子是很聰明的,隨時都在看著父母,都在從父母的身上學習,如果父母只說不練,孩子也會注意到這一點,孩子會不相信父母所說的那些話。
最後一點建議是「多做好朋友,少做嚴家長」。中國講長幼有序,父母親要有一定的威嚴,李開復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因為在這個時代成長,孩子的心中可能會有很多各種不同的壓力、困惑和挑戰;父母應該不會希望孩子只去諮詢他的同學,還是想要能和孩子一起探討怎麼去解決這種種困惑,如果要達到這一點,一定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如果父母在孩子心中只是高高在上的長輩,孩子什麼話都不跟父母說,慢慢就有了代溝和隔閡。
父母不要說搞不懂這世代孩子想什麼,李開復認為父母們是沒有放下自己的架子,定了很多規矩,只是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但這個想法和做法在21世紀已經過時了。
李開復認為在太多的規矩和框架之下成長的孩子會很膽小、害怕、保守,21世紀這樣的人很難達到他的潛力,很難在優秀的企業或學校裡脫穎而出。
現在孩子的習慣和父母已經不一樣了,讓孩子來學父母時代的規矩是很困難的,所以父母要開始學孩子們的習慣。李開復舉他學習用網路語言和女兒溝通為例指出,孩子不但願意,而且非常渴望做父母的朋友,父母也非常需要孩子做朋友,因為父母希望得到孩子的信任,希望孩子心裡有問題能夠諮詢父母。
李開復說,「我們的未來在於我們的青年,台灣的青年都是我們的骨肉、我們的最愛」,給父母影響孩子一生的四個建議,期許所有家長共勉,「把他們培養成他們最好的自己」。10404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