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無效醫療 醫改會推醫病溝通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2日電)呼吸器、洗腎、葉克膜有可能成為末期病患無效醫療的「死亡套餐」,醫改會今天說,為減少無效醫療,推出「醫病五溝通」代替「醫病無溝通」,幫助病患家屬與醫生溝通。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今天引用健保統計指出,民國102年有每100位死前最後一次住院的國人,其中有32.1人曾用呼吸器,每人平均20天花費新台幣29萬元;有9.6人曾洗腎,每人平均10.2次花費32.6萬元;有0.7人曾使用葉克膜體外維生器,每人平均5.2天花費77.2萬元。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指出,在末期病人的醫療現場,家屬其實很慌亂,聽到醫師說「若不插管,就是這一兩天」、「看你們家屬還要不要救」、「還有機會還可以拚拚看」,家屬陷入兩難,「不救到底等於不孝」,救到底又怕病人受盡折磨,向左走、向右走,天人交戰,一時無法決定病人是否插管、氣切。
劉淑瓊經歷過這種困難抉擇,她說,家屬並不知何時該對末期病人放手,對於呼吸器等這類醫療器材,抱著「如果能救的話,先試試看」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何時該撤除呼吸器,又是難題。
不僅如此,醫改會發現,當家屬們對停止無效的意見不一致時,或是家屬與病人的意願不同時,醫師很怕被告;而且,多數醫師受的訓練是醫「生」,而非醫「死」,現行健保論量計酬制度鼓勵醫師多提供醫療,不是積極提供諮詢幫助病家抉擇何時該放手。
為減少無效醫療,醫改會推出「 醫病五溝通」代替「醫病無溝通」,溝通的五個面向包括醫療實證、病人意願、家屬意願、照護選項、可用資源等,幫助病患家屬問對問題,思考醫到哪裡可以放手。有需要的民眾可撥打02-27091329電話索取,或上醫改會網站(www.thrf.org.tw)及臉書下載。
劉淑瓊舉例說明,病家可能要思考的常見問題,包括:病患會長期依賴維生器材嗎?會成植物人嗎?會被轉去哪裡照顧?病人是否有無表達不願插管拖磨?可以先試試氣管插管嗎?一段時間後可以撤除嗎?醫師願意撤除嗎?外籍看護及耗材的費用等。10312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