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博士生研究101大樓 人流導致振動幅度大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6日電)台師大地科系博士生陳耀傑分析台北101大樓的連續振動紀錄,發現除了溫度和風速,「人流」也會造成較大的振動幅度,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美國地震學會公報」封面。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與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黃柏壽組成研究團隊,觀測分析2010年布設於台北101大樓的建築物地震儀陣列,陳耀傑在陳卉瑄帶領的研究團隊下,分析台北101大樓的連續振動紀錄。
陳耀傑表示,對「建築物健康程度」的分析研究,在美國、日本都持續進行,但像是101這樣高樓的持續監測卻非常少;台灣處在颱風與地震頻繁的區域,種種條件使得101的科學研究價值極高,理所當然成為團隊研究的主體。
研究團隊採用「隨機遞減技術」,分析建築物的「主頻」與「阻尼比」,距台北101約1.06公里的中央氣象局信義測站觀測資料,包含雨量、氣壓、溼度、溫度、風速、風向等,也成為團隊的分析目標。
研究顯示,在「平移」振動頻率上,溫度、風速都和建築物主頻變化有顯著的高相關性,「溫度越高,頻率越高」、「風速越高,頻率越低」;在短期觀測紀錄也發現,1天內主頻振動幅度較大的時間段,正是人類活動較活躍的時期,也就是早上9時至晚上9時。
研究團隊指出,這篇研究彙整高樓層的連續振動分析成果,由於前人架設以及維護地震儀的苦工,使台北101連續振動的特徵得以被量化,經由和環境因子的比較,讓101主頻變化的控制因子被一一釐清,提供未來分析「建築物健康程度」可期的監測手段。
陳耀傑表示,台灣人口稠密,除了重點建築物外,一般建築物的長期監測較少,先分析並改善危險度或脆弱性最高的建築物,再普及測站的布設,且運用更好的資料收集分析手法,幫助完善建築物的設計、監測建築物的安全性,或許是現在的首要議題。(編輯:張雅淨)11206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