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CRIF:供應鏈東進訂單增加 技術保護、就業恐失分

2022/12/6 14:0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6日電)台灣高科技產業陸續赴美國投資布局,市場關注「供應鏈去台化」議題。CRIF中華徵信所今天表示,建議從投資金額大小、對產業供應鏈影響與對台灣創造就業3面向做整體評估;大舉東進使台灣的訂單增加是加分,但核心技術保護與創造就業則是失分。

中華徵信所(CRIF)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客觀分析科技產業大舉東進的得失,不能只是從各企業的投資布局及收益來看,如果是從政府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來看,至少要從3面向研究,包括投資金額大小、對產業供應鏈、對台灣創造就業的影響。

中華徵信所指出,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台灣對美國的投資金額,2018年到2021年,分別為20.39億美元、3.62億美元、41.94億美元、4.77億美元,今年1至10月為10.28億美元,合計高達81億美元。這金額大概占台灣同時間對外投資金額538.81億美元(不含對中國投資)的9.66%,約占1/10,已有一定投資影響力。

其次,中華徵信所分析對台灣科技產業供應鏈層面的影響。繼美國總統拜登將出席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機台移機典禮後,鴻海也宣布位於俄亥俄州的工廠不僅生產電動車,且要規劃「3+3策略產業園區」,以吸引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跟進。

中華徵信所指出,包括台達電、和碩、金寶、緯創、英業達、佳世達、光寶科等大廠今年都先後展開新一波東進。這些大型公司背後的供應鏈則是數以百計、千計的台灣供應商,一旦供應鏈整個移動,台灣的相關技術、人才也勢必跟著外移。

對台灣創造就業的影響部分,中華徵信所指出,表面上這些產業與企業供應鏈是市場布局,且預估合併營收也會成長,獲利也可能增加,對企業和供應鏈而言,好像只是換了生產基地,但必須留意的是,核心技術外流之外,先進科技製造也無法再為台灣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新的高階就業機會也可能外移到美國。

中華徵信所表示,「供應鏈去台化」或許是比較誇張的說法,因為大型企業仍會在台灣投資,但是核心技術外流,確實可能造成訂單在台灣,但製造與整合在美國(或者歐洲與日本),台灣產業核心價值的優勢就會跟著下降,未來也將難以避免原料與加工製造兩頭在外的情況。

中華徵信所表示,大舉東進使台灣的訂單增加是加分,但核心技術保護與創造就業則是失分。以整體發展來看,台灣需要全球市場,只要做好配套措施,不必害怕面對可能的「供應鏈去台化」,但關鍵在於當台灣先進科技產業大舉東進,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是否達國家安全層級,值得思考。(編輯:張均懋)11112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