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為供電穩定獻策 工研院:解方是需量反應

2021/10/6 20: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6電)中國近期實施限電措施,不少企業生產營運受到影響,供電穩定議題備受關注。工研院表示,台灣電力系統挑戰在於如何移轉尖峰用電的時間,「需量反應」是穩定供電解方。

工研院說明,「需量反應」並非強制用戶限電,而是透過供給與需求電力資訊,提供電價優惠誘因,讓用戶自主選擇參加電力公司方案,或讓用戶提前預知電費漲幅,進而轉移用電行為,藉此降低供電端的尖峰負載。

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辦公室主任劉志文以美國為例,表示加州公用事業電力公司太平洋瓦電公司(PG&E)2016年宣布,將在2025年前退役加州最後一座核電廠魔鬼谷核電廠,讓電廠在運作40年後劃下句點,留下的電力需求缺口,將以需求面管理與再生能源補足。

劉志文說,加州在遇到供電餘裕下降時,當地電力公司立即啟動「需量反應」機制,成功讓4100個工商企業用電戶自願移轉475MW用電時間。此外,德州等地每年也都要啟動10次以上的「需量反應」,參與用電戶早就習以為常。

劉志文表示,台灣想要維持供電穩定,必須思考如何從用電戶著手。過去面對電力能源供需平衡,往往是讓需求端無限擴大、要求供給端滿足用電需求,但這個觀念要打破,能源供需應從供給及需求面兩端有效管理著手。

他解釋,供電過程非常不容易,往往電廠發1度電,到用電戶可能不到1度,因中間會有耗損;但用電戶省下1度電、就是扎扎實實的1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供需兩端都要盡責任。

劉志文說,綜觀台灣用電狀況,可以透過儲能、提升電力效能或需量反應等聰明用電的方式,移轉尖峰時段的用電需求。(編輯:張均懋)11010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