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電動車成投資新顯學 全球科技汽車工業版圖將重整

2021/2/7 09:52(2/7 11: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7日電)2020 年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產油國多次協議減產穩住油價;同一時間,一家曾被市場看衰的電動車廠特斯(Tesla)拉股價逆勢大漲逾50倍,分拆後再漲一倍,市值突破8200億美元,躋身全球市值前10大企業之列。

特斯拉的狂奔,除了領先掌握電動車趨勢外,更是透過技術的快速提升及量產能力,將電影科幻想像落實成真,更指引了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從電動車發展歷程觀察,各國政府政策宣示與補貼政策、特斯拉量產能力提升及其後的降價策略,成為電動車普及化的重要推手。

以全球電動車指標廠商特斯拉近年銷售來看,2018 年全球總銷量為23萬輛,第2名的中國BAIC北汽集團(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銷售量為15.2萬輛;至2019年,特斯拉在Model 3量產能力大幅提升下,全球共賣出36.7萬輛各式車款的電動車,年增率達59.56%,已大幅拉開與第2名中國北汽16.3萬輛的距離。

特斯拉為搶攻中國市場及擴大量產能力,在中國上海的超級工廠從無到有只花一年建廠,2019年底進入量產,是特斯拉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特斯拉2020年訂的產量目標是50萬輛,儘管因COVID-19疫情讓美國加州Fremont工廠和上海Giga工廠關閉數週,但從特斯拉今年1月初公布數據來看,2020年累積生產電動車達50萬9737輛,全年交車49萬9550輛,年增率仍高達36.12%。

鴻海推MIH平台 吹響台灣電動車號角

台灣廠商跨入電動車產業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從供貨給特斯拉電池動力線束的貿聯、減速齒輪零組件的和大等少數先驅者,隨著產業需求提升,台廠逐步打入電動車用鋰電池銅箔、電池正極材料、散熱風扇、LED車燈、車載鏡頭、觸控面板、充電搶、主控電腦等功能性零組件,範圍包含車電、車身、電池、充電、馬達動力等系統。

而鴻海與裕隆結盟宣布成立MIH平台聯盟,則是正式由台灣電子及汽車業雙龍頭扮演領頭羊,整合帶領科技及零組件業者攜手進軍電動車產業,擺脫過去廠商單打獨鬥的接單模式。

「今年上半年電動車產業會非常好!」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堅定地說著。去年10月16日,鴻海公布MIH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台,吹響了台灣發展電動車產業的號角,正式進入「打群架」的時代;短短3個多月,MIH聯盟就吸引全球635家廠商加入,這不僅代表鴻海集團布局電動車的決心,背後更顯示全球電動車浪潮已然成形。

多國政策宣示禁限燃油車 加速電動車邁向主流

全球節能減碳環保意識抬頭,包括挪威、德國、英國、比利時、法國等多國政府陸續宣布禁限燃油車、推動電動車的政策、補貼及時間表;美國總統拜登更矢言要把約65萬輛政府公務車汰換成電動車,並規劃未來每年投資5000億美元,預計到2050年前落實100%的清潔能源和零排放車輛。

日本經濟產業省研擬在2030年代中期,新車禁售燃油汽車,只可販售混合動力車與純電動車等;歐盟今年1月起正式實施嚴格碳排放法規,主要會員國德國和法國則提高電動車補貼。

在亞洲方面,中國目前尚未明確提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印度總理莫迪則提出2025年兩輪車全面電動化,到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車、只銷售電動車的政策。整體來看,禁限燃油車已成各國減碳政策的重要一環,電動車正站在捲起汽車產業革命的浪潮上。

2025年到2026年 電動車與燃油車黃金交叉

特斯拉減速齒輪箱重要供應商的和大董事長沈國榮分析,「從各國禁限燃油車的時程表可回推,2025年到2026年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段期間電動車與燃油車銷量將「黃金交叉」、「在北半球兩者的銷量將各達一半」。他預估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和燃油車的銷量比重,將會拉大到8比2。

傳動元件大廠上銀集團也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總裁卓永財指出,「電動車時代來臨的速度,會比大家想像地要快」,主要大國爭相競逐,他預期「2030年到2035年,電動車時代就會來臨」。

專攻汽車零組件輕量化的長春英利集團,近幾年投入電池盒研發,發言人白秉諺表示,2018年僅出貨給10 款電動車,今年超過50款,尤其中國大陸政府積極推動電動車,祭出多方補助,「電動車發展確實是一個趨勢」。

長春英利供應零組件給電動車的營收,去年占整體的4%,預期今年將達12%。

不僅特斯拉 奧迪和蘋果也來插旗電動車

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法人預估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可達到2200萬輛,較目前市場規模成長近10 倍,未來10年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將達27%;而鴻海此次推電動車MIH平台,正是掌握了汽車產業風向轉變的大方向。

不過,現在電動車市場的大餅,不是美國特斯拉、或是中國的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等車廠的囊中物;各大知名品牌車廠如奧迪(Audi)、戴姆勒(Daimler AG)、BMW、福特(Ford)、豐田(Toyota)、日產(Nissan)、福斯(Volkswagen)等,也都積極插旗圈地,希望能在電動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甚至連設計iPhone手機的蘋果(Apple),也有意提早推出Apple Car來一較長短。

台灣發展電動車的大挑戰 電池產業是關鍵

對於台灣發展電動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有深刻的觀察。他點出電動車產業「現在關鍵在於電池」,認為台灣已經有很好的電池產業基礎,但可以再加強,「將來電動車兩大關鍵在於電池革命和能源管理」。

郭台銘期盼,「台灣半導體和操作介面產業是強項,在電池領域台灣也要有關鍵廠商」,未來在電動車領域,台灣的半導體、機械、模具和5G網路等,可扮演關鍵角色。

劉揚偉說,2025年到2030年是台灣電動車黃金起飛關鍵期,在未來電動車時代,「得三電系統得天下」,三電系統主要是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他呼籲「這是台灣難得的機會,一定要掌握」。

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是推動鴻海布局電動車產業的核心團隊。鴻華總經理李秉彥指出,車用電池基礎化學和材料科學非常重要,目前車用動力電池以中國大陸、韓國和日本廠商為主。

他分析,近2年歐盟有感在車用電池技術大幅落後,透過補助積極扶持車用電池廠商,獎勵研發製造;「歐盟驚覺若不積極投入,在車用電池關鍵技術產品將被其他國家控制」。他呼籲,台灣在車用電池領域需積極努力迎頭趕上,政府要投入對策和資源。

電動車帶動產業革命 驅動工業版圖轉移

電動車目前正帶動傳統汽車產業轉型進行式,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就表示,汽車產業迎向一場跨越性的改變,傳統以內燃機為動力的設計思維,將被電能取代,「這將帶動全新的汽車工藝」。

業者預期,電動車將帶動鋰電池或燃料電池、底盤軟硬體整合平台、娛樂訊息系統智慧化、自動或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聯網等5大技術需求。其中,電源管理和降低功耗設計將是關鍵。

電動車馬達也會帶動新的設備需求,卓永財舉例,電動車要求靜音設計,齒輪研磨機就成關鍵;電動車需要伺服控制,轉向器和剎車器就需要滾珠螺桿元件。他說,「電動車會改變工具機設備需求樣貌,也會明顯提升零組件廠商的接單規模,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機會。」

電動車發展也將帶動全球引擎工業版圖轉移,沈國榮預期,到2030年電動車成為主流車種後,在北半球包括排氣管、引擎蓋等300多種零配件廠商,將轉移到南半球。

「因為南半球整體仍缺電」,沈國榮說,南半球電力供應不足,尚無法帶動發展電動車產業必要的充電樁,因此南半球發展電動車的進程,將比北半球晚。

沈國榮預估北半球車用電動化之後,南半球可能還是傳統燃油車的天下,「到2030年後,傳統燃油車在南半球還有至少20年到30年的產業壽命」。

面對電動車將驅動相關產業和供應鏈大幅變革,李秉彥則預期,這將改變汽車產業的售後服務和銷售模式;電動車的保養次數將明顯減少,「前店後廠」的銷售模式將會沒落。而軟體定義下的電動車平台,將帶動軟體通路行銷模式,一次次的軟體更新將讓電動車更聰明、更智慧化。(編輯:張良知)11002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