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成長強勁科技業率先復甦 信評:留意2風險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8日電)中華信評表示,疫情衝擊企業現金流量與獲利表現,台灣前50大企業信用實力將會持續弱化到2021年,不過,科技業有望率先復甦,但仍必須留意5G需求與庫存修正風險。
標普全球評級台灣子公司中華信評今天發布「台灣前50大企業:受COVID-19疫情影響,台灣企業信用結構下行趨勢持續」報告,並召開「2020年台灣信用焦點」發布會。報告提到,疫情的負面影響已經拉長時間,過去12個月內並未上調任何一家台灣公司的個別基礎信用結構(SACP),這是過去3年來台灣的頭一遭,然而,過去1年內有7家企業SACP遭到下調。
中華信評企業評等部首席分析師許智清表示,疫情是台灣企業今、明兩年主要風險,但是個別產業受影響程度不一,這也導致科技業與非科技業之間的信用展望出現差異。像是台灣科技業較為強勁的成長力道將為整體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益)的復甦提供支撐,尤其半導體、網通業表現亮眼。
中華信評評估,單單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分別占台灣前50大企業今、明兩年整體EBITDA的34%與32%,高於過去的2成。
不過,許智清指出,科技業在上、下游仍有需求差異。譬如,半導體產業表現亮眼,主要是很多廠商因為疫情增加庫存,甚至增加到2倍,如果是中國業者,還可能增加更多,以囤積高單價、重要的產品。在家工作需求,也帶動網通與半導體業,但像是手機等消費性電子則需求疲弱。
許智清提醒,半導體產業仍須留意2個風險。首先,目前市場對5G需求很正面,包括預期蘋果iPhone手機可以提升5G滲透率,5G手機也帶動半導體使用數量,但如果未來發現5G手機需求沒那麼樂觀,產業就會出現庫存修正。
另一方面,各家業者目前因為疫情提高庫存,「但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停下來,等疫情緩和後,會進入清庫存階段,這也會影響需求」。
中華信評預期,疫苗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大幅普及,民眾也還是要遵守相關防疫規範,評估其他產業沒那麼快復甦,像是鋼鐵、建築材料、景氣循環高的交通運輸業,以及煉油與化學品業到2022年之前(或甚至更晚),都不太可能恢復到2018年時候的水準。(編輯:潘羿菁)10909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