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不易V型反彈 中經院學者點出3大原因
2020/7/30 13:21(7/30 17:20 更新)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30日電)台灣經濟穩步回升,不過國外有第二波疫情再起疑慮,不確定性仍高,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今天指出,在疫情反覆、影響比想像中大且久,以及產業M型化等3大因素下,景氣不易V型反彈。
台灣大學社科院、台灣經濟學會合辦「COVID-19政策對應研討會」,王健全受邀出席,談到台灣經濟情勢,他指出武漢肺炎(COVID-19)帶來三波影響,先是製造業斷鏈,內需服務業受到衝擊,進出口貿易也因全球需求下降而受挫,進而影響經濟成長率。
儘管台灣防疫得宜,經濟表現相對其他國家穩健,王健全認為,經濟仍不易出現V型反彈,一是疫情反覆,除非疫苗出現或是群體免疫;二是疫情比想像中大且久,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歐美疫情蔓延之下,疫情將會反覆影響全球經濟走勢。
第三,V型反彈只會出現在某些產業、部門,而且是階段性。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王健全說明,美中貿易戰以來,搶單、轉單效應集中在AI、5G等高科技產業,工具機、面板不是很好,傳產也不好;國內疫情趨緩後,服務業雖然受惠於報復性消費以及政府紓困振興措施,內需回溫,不過零售比百貨好、超市比量販好,內需服務業又比跨境服務業好,產業M型化趨勢明顯。
王健全總結,經濟樂觀情況為「NIKE型反彈」,值得注意的是,防疫成功不見得等於經濟復甦快,畢竟台灣為出口導向,三倍券乘數效果大,但不足以彌補缺口,以及跨境服務尚未開放、服務業慘澹經營2年之久等因素,政府應料敵從寬、寬列經費,並以多元工具超前部署,才能讓經濟穩健成長。(編輯:趙蔚蘭)10907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