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疫情籠罩 主計總處估今年儲蓄率將創逾30年新高

2020/7/5 11:38(7/5 12: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5日電)武漢肺炎疫情不只重創全球經濟,更改寫社會大眾的消費型態,主計總處預估2020年國內儲蓄率將達35.79%,創下逾30年新高。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肆虐全球,儘管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好,部分內需產業仍在第一波疫情中傷及筋骨,老字號飯店頻傳歇業,製造業面臨全球需求下滑,無薪假人數也屢創新高。

主計總處考量疫情對於經濟成長、產業以及民眾收入的衝擊,加上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估2020年儲蓄率(國民儲蓄毛額占GNI比率)為35.79%,不只較去年足足高了1.44個百分點,更創下1988年以來新高紀錄。

國民儲蓄涵蓋家庭儲蓄、企業儲蓄以及政府儲蓄,不過國民儲蓄毛額與大眾認知的「儲蓄」略有差異,前者為「流量」,指的是當年度所得減掉消費,換言之,未用於消費的部分便視為儲蓄;而大眾理解的儲蓄多半指的是經年累積的資產,如存摺裡的資金,為「存量」概念。

2020年儲蓄率創下逾30年新高,意味今年恐怕面臨消費、投資成長不足的困境。主計總處官員坦言,儲蓄率偏高有長期因素、也有短期原因,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的人口趨勢,本來就不利消費成長;今年初爆發武漢肺炎疫情,重創經濟,更讓家庭不敢消費,企業投資計畫也受影響。

商研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黃兆仁直言,疫情讓消費跌至谷底,如今解封不久,政府又祭出振興三倍券,會有加乘效果,但這些都是短期現象,經過一段時間調整、沉澱,將回歸常態,民眾甚至會想要增加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則表示,疫情趨緩後的消費力道強勁反彈,以及3倍券效應,應可拉升消費動能、讓儲蓄率下降,但台灣儲蓄率長期處於30%以上,仍是一個警訊,「儲蓄率太高不是好事」。

簡錦漢分析,儲蓄率有很多影響因素,華人社會儲蓄觀念盛行、社會福利制度不如歐美國家健全,均會推升儲蓄率,但台灣儲蓄率居高不墜,意味許多資金無法挹注實體投資,成為缺失的經濟動能,這絕對是政府必須關注的課題。

近幾年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台灣需要從外貿導向的經濟結構轉型,強化內需成長力道,才能減少外在不確定因素對經濟的干擾;簡錦漢直言,後疫情時代的重要課題,將是引導企業將資金轉往實體投資,並建構良好的經營環境,讓經濟成長的腳步更穩健。(編輯:林淑媛)10907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