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人有2.5張保單 保單健診著重3大面向
(中央社記者劉姵呈台北10日電)台灣平均每人有超過2.5張壽險保單,不過許多人對保障內容不甚清楚,補足保障缺口更不知從何著手;專家提醒,每年至少要全盤性做一次保單健診,並從家庭責任額、風險承擔能力與保障缺口3大面向規劃。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18年平均每人保費支出為新台幣15萬5885元,其中高達14萬8865元均為壽險保費支出,台灣保險滲透率世界第一,平均每人就握有超過2.5張壽險保單。不過,面對手上的壽險保單,有許多民眾對保障內容與保額不甚清楚,補足保障缺口更不知從何著手。
首先,以現實的數據計算出對家庭責任的額度,用應備責任扣掉已備責任後,所得到的就是真正所需要的責任額度;應備責任項目包括有每月生活費用、房屋貸款、父母孝養金、子女教育金及期望的喪葬費;已備責任包括目前可變現資產、緊急預備金、勞保與已投保的商業保險。
再者,30歲上班族將步入青年階段正為自己的職涯努力奮鬥,和即將面臨退休生活和長照規劃的60歲壯年族群相較,2者風險承受度與保障需求截然不同,因此,同樣一張保單其提供的保障範圍可能無法終生適用。
富邦人壽建議,不同年紀會面臨不同的風險承擔能力,應每年定期為自己的所有保單進行總健診,像是可藉由保單健診系統「健檢百保箱」分析壽險、意外、醫療、長照及退休養老保障等保障缺口,針對不同人生階段作補強。
最後,許多人花了太多預算買了相同的保障,但真正的保障缺口卻沒有補足,保經業者也建議,每年保單健診時,應要重新檢視現有的保單符不符合目前的需求,以及當今的醫療趨勢。
舉例來說,現行健保制度下,住院手術費大部分健保會給付,且醫療技術的進步,通常不會住院太多天,但手術資材等相關費用會提高,這時候就最好有規劃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並提高雜費項目保額,以減輕現代自費醫療高額的負擔。(編輯:黃國倫)10809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