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規劃 複利效果越早越驚人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1日電)台灣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讓退休議題成為全民共同關心話題。專家指出,退休金越早規劃越輕鬆,因為時間越長,創造的「複利效果」也更驚人。
但是,想過安穩的晚年生活,需要準備多少存款才夠?
根據第一金投信統計,對於5、6年級的準退休族,新台幣1000萬元只是基本門檻;如果是7、8年級以後的世代,因為平均壽命延長,長命百歲機率高,花費也跟著增加,恐怕要2000萬元才夠。面對長壽和低利率風險,退休規劃不能等。
面對龐大的退休資金缺口,許多人直嘆:「不如歸去!」但其實只要掌握3大原則,「盡早規劃、紀律投資、專款專用」,不論對於準退休族、職場中生代或新鮮人,都有機會在退休後,過上「晚美人生」。
第一金投信海外投資部主管唐祖蔭表示,退休金越早規劃越輕鬆,因為時間越長,透過持續投資創造的「複利效果」也更為驚人。以每年報酬率6%至8%計算,25歲開始規劃,1個月只要投資3000至5000元,有機會存到1000萬;若等到35歲才開始,每個投資金額就要增加到1萬元。相同退休金目標,越晚起步,所需的資金就要高出1倍、2倍,甚至更多。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表示,許多人往往把退休規劃和投資理財綁在一起,但其實這兩個規劃應該要分開。退休帳戶應該專款專用,與基本生活開銷、醫療準備、旅遊娛樂資金作區分,避免挪移情形,而中斷長期投資理財的複利效果。
許家豪表示,無論年紀多大,一旦意識到退休生活急迫性,都可算是跨出第一步;規畫退休金和理財的方式完全不同,需要長時間投入,才能享受「早期增值、晚期保值」效果,除了將資產配置分為「理財投資」與「退休金準備」兩大部分,不妨採取「對等提撥」觀念,每花費一筆大額支出,就要求自己存一筆對等資金。
許家豪指出,30歲的上班族如果希望在60歲退休,換言之,會有30年的準備期,如果退休生活也是30年,為了保障退休前後的生活品質一致,只要現在每花一筆錢就對等存一筆錢;若是40歲的工作者如果希望在60歲退休,每花一筆錢,退休準備金就要拉高,展開「對等提撥」的開始年紀愈大,提撥額就必須跟著提高。
至於該如何選擇標的?唐祖蔭表示,每個人生階段風險承受度都不同,舉25歲職場新鮮人為例,起薪不高,收入扣掉支出所剩不多,每月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方式最適合;再者,年輕人沒有家庭負擔,風險承受度較高,可選擇波動度高,報酬率也相對高的股票型或基金,例如目前趨勢向上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FinTech金融科技、精準醫療等創新產業。
35歲至50歲為成家立業、中壯年時期,薪資隨著工作經驗增加,可提高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布局創造現金流的商品,例如高收益債券、水電瓦斯等配息型股票基金等,並將配息滾入再投資,創造複利效果。
另外,年終、績效獎金入袋後,可適度透過單筆投資,適度加碼趨勢明確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追求資產增值的機會。
至於50歲至60歲為準退休族,離退休越來越近,投資要越穩健,應以創造穩定現金流為投資目標,建議提高債券、配息股票等收益型基金的比重,或者配置全球型股票基金、高評級的投資級債,創造源源不絕的現金流。退休後,每月配息即可做為收入替代來源。(編輯:郭萍英)108051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