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銀行落實循環經濟 舊衣餘布找回新生命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8日電)工研院結合台南在地基金會成立「布料銀行」,收集布廠庫存布料,同時教導民眾用舊衣做新品或環保袋;布料銀行已成為設計師和設計系學生尋寶天堂,落實循環經濟觀念。
工研院執行經濟部「機能服飾時尚設計生態系專案」計畫,這項專案不但教導民眾利用舊衣再製成獨特新衣、環保袋、飲料袋等新品,同時也成立「布料銀行」,收集國內如台南企業、宏遠興業、和明紡織、嘉方紡織等大型紡織布廠的庫存布,以環境永續為理念賦予舊衣餘布新生命,目前供應布料達百餘款。
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主任朱俊勳表示,近年成衣的快時尚流行風潮,讓代工業的庫存壓力激增,一旦市場銷售不佳,快時尚業者立刻砍單,代工廠原先備齊的大量花樣布料,一夕之間全成了庫存布料。
工研院指出,這項生態系專案結合台南當地的古都基金會來維運「布料銀行」,收集布料廠的庫存布建檔造冊編QR CODE,提供設計系學生、服裝設計師或消費者選擇。
設計師和學生們也可以到基金會現場逐一挑選適合布料,觸摸了解布料的質感和特性,以低價完成作品。不僅可減輕紡織業者庫存壓力,更讓這些長期不見天日的餘布,經由設計師的巧思與工藝華麗轉身、重現光明。
台南當地已有飯店業者邀請新銳設計師利用這些庫存布,打造7間獨具風格的主題住房,用創新設計賦予布料新生命。
工研院說,大台南區有17所大學院校有設計系,非常需要這些庫存布料來完成作業,有別於從布店買同款式的布,可以根據布料的特質發揮更大創意空間。
對年輕設計師來說,設計一款服裝不可能生產太多,若交由產線來生產非常不划算,而且會產生大量庫存,他們需要少量多樣式的布料,再加上基金會內有「類產線」,有幾位老製衣師傅和大四設計系學生坐鎮,甚至可以當場依設計縫製出樣品,立刻具體呈現設計成果。
另外,為了減少製作衣服所耗費的環境資源,生態系專案另一個重點是推廣綠色布料。例如成大昶閎公司利用台灣水庫淤泥改質技術,將水庫淤泥再生做為防水透氣布料,並應用在男女鞋子上。
而專注科技布料紡織開發的誠佳科紡則利用台灣在地蚵殼及回收的寶特瓶發展出獨特環保布料做成高級服飾,大力提升廢棄物的附加價值,也實踐布料的循環經濟。
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透露,由於生態系專案背後有著太多有關紡織產業、設計師、蚵殼再利用等故事,豐富的題材已吸引導演魏德聖高度興趣,未來有可能成為電影中的重要素材。(編輯:張良知)10802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