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結構改革最難喬 陸學者:貿易戰緩和但不容樂觀

2019/1/10 17:3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上海10日電)中國學者認為,這次中美貿易磋商應該是有顯著的進展,有機會在90天緩衝期內找到解決方案,但不容樂觀,主要癥結在於雙方對中國結構改革議題有多大的分歧,主控權還是在美方。

中美雙方7日至9日就經貿議題在北京展開副部級磋商,時間比預期多了一天,會後雙方都沒有具體指出達成何種共識,但美方美要求中國做結構性改變。面對貿易戰未來走向,兩名受訪的中國經濟學者作上述表示。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授陳波分析,從兩個訊號可看出,這次的談判肯定是有顯著的進展,首先是磋商時間比預計多了一天,此外是陸媒現有的報導對這次的磋商均給出較正面的評價。

陳波指出,磋商之所以延長,意味雙方的分歧應該不是原則性的,否則就不用談了,但同時也顯示,目前的分歧肯定還沒談好。其中美方要求中國保護智慧財產權與結構改革應該是兩大主要議題。

他表示,美方就保護智慧財產權一事對中國提出要求,這一點並不令人吃驚,不過要求結構改革使人感到意外。因為去年12月舉行的川習會上,中美雙方領導並未提及這件事,事後的公報也沒有。

陳波認為,如果美方在這次磋商中,很明確地把結構改革提出來,會是雙方達成協議的最大障礙,一則因為超越上次川習會的談判要點,再者就是結構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中方「想做和能做的」是兩碼子事。

陳波表示,目前還是看美方要求到何種程度,但就他個人判斷,美方對結構改革議題應該還是處在猶豫階段,也就是先試探中方的底線在哪裡,待回華府報告後再做規劃。決定權還是在美國手裡。

他研判,中美在90天的緩衝期內、也就是3月以前達成貿易協議的機率不小,但「既不完全談成也不完全失敗,也是選項」,目前就是保持審慎樂觀,雙方有達成協議的意願,若後續協商的層級拉高,也許會有明確結果。

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立堅表示,從金融市場的反應來看,可以發現中美貿易戰要獲得解決,從一開始的不可能,到現在出現了一點希望。但兩國結構性的問題,短時間要解決還是比較困難,感覺不容樂觀。

孫立堅認為,中美雙方都面臨壓力,因而促使貿易磋商暫時往好的方向轉變。對美國來說,壓力展現在美股的表現下挫及一些經濟指標都和預期相悖離,簡單來說,就是貿易戰對美國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談及中國的壓力,孫立堅表示,中國目前還是以製造業為主,出口對經濟的影響還是很大,官方雖然期許透過改變消費結構的方式開拓中國本土市場,但礙於人均收入水準還不高,短時間內無法迅速調整。

此外,貿易戰也令中方受到智慧財產權的圍堵,在本土技術仍無法替代海外高端技術的情況下,中國的發展在技術斷供後就受到影響;加上中國製造業原先的「成本優勢」也不存在,令情勢更嚴峻。(編輯:周慧盈)10801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