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湖庫水域型太陽能 拚明年供2.5萬戶用電

2017/12/26 14:2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台北26日電)為推動能源轉型,經濟部去年開始盤點國內水庫與滯洪池發展水域型太陽能潛力,並上網招標,目標至明年6月可推動完成75MW裝置容量,可供應2萬5000餘戶家庭用電所需。

政府目標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國內水庫與滯洪池也成為發展太陽光電的潛力場域。經濟部水利署表示,鄰近國家如日本、中國大陸、南韓及印度皆推動水域型太陽光電多年,相關發電設施技術已日益成熟。

水利署指出,在不妨礙水質、防洪、安全等條件下,國內水庫與滯洪池中計有39案具開發水域型太陽能潛能,設置容量共可達約113MW,目前已完成4案約3.8MW,已合作開發或施工中共28案約52MW,另有5案約49MW正在招商中,2案正在等待招商。

水利署目標在明年6月前完成至少75MW裝置容量,以每戶每月用電量303度計算,等於2萬5783戶1年家庭用電所需。

水利署舉例,高雄的阿公店水庫今年6月完成裝置容量2.32MW併聯發電,可提供至少700戶家庭用電所需。

除發電馳援外,水利署說明,在水域以適當覆蓋面積施設太陽能板,具有降低水域水體溫度及抑制藻類滋生,使水質穩定及蒸發散量降低的正面效益。

嘉義縣新塭滯洪池與雲林縣海豐支線滯洪池水域型太陽光電發電設施,已分別由嘉義及雲林縣政府上網公告招商,新塭滯洪池裝置容量估可達25MW,可望成為國內最大水域太陽能發電設施。10612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