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企業88%發行CSR報告 但風險認知不足
(中央社記者邱柏勝台北23日電)安侯建業(KPMG)今天發布企業責任報告,調查顯示,台灣百大企業中有88%發布CSR報告書,若不計入企業子公司,發行比率甚至達100%,名列世界前茅。但調查也指出,台灣企業對氣候變遷造成的財務風險認知仍不足。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舉辦「KPMG 2017年企業責任報告全球調查結果發表會」。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巴黎氣候協定通過滿週年,即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揚言退出,但各國皆未響應,且美國許多州政府及境內1700多家企業也表態支持巴黎氣候協定,顯見國際間日益重視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黃正忠說,在這波潮流下,台灣也未缺席。2015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5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需強制編製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且食品業、化工業、金融保險業,以及餐飲營收占比逾5成的企業,無論資本額高低,皆須強制揭露CSR報告。
因此,台灣百大企業中,有發行CSR報告書的比重顯著成長,由2015年的77%成長至88%。若不計入企業子公司,發行CSR報告書的比重可說是100%,在國際間名列前茅。
不過,針對氣候變遷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企業大多停留在「認知」層次,且認知程度也不足,無法發展進一步的行動方案。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協理林泉興指出,台灣企業雖然承認氣候變遷將造成財務風險,但若要求進一步描述未來可能面臨哪些風險,能說明清楚的比例僅剩下五分之一;此外,完全沒有企業能透過量化或情境分析來說明氣候變遷造成何種財務風險。
他建議,企業未來應該針對氣候變遷予以量化,分析將對企業本身造成哪些衝擊,以及衝擊程度;或者透過情境分析、建構模型來評估氣候變遷對財務風險所造成的影響規模。
黃正忠說,投資只看每股盈餘(EPS)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非財務績效的資訊揭露成為當今顯學,許多新框架與評估工具開始盛行,如整合性報告(Integrated Reporting)、企業真實價值以及公益投資社會報酬分析(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等,協助企業系統性的整合財務資訊與非財務資訊,或進行非財務資訊的量化、貨幣化管理,以回應機構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的關切焦點。
安侯建業每兩年進行全球企業責任大調查,今年邁入第10次。這次調查涵蓋49個國家的前100大(N100)及全球前250大(G250)企業,希望藉此機會探討企業在全球永續轉型趨勢下,如何透過非財務績效的資訊揭露,展現企業多元價值。10611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