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拚人工智慧 杜奕瑾:掌握3大創新

2017/6/27 12:54(6/27 13: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7日電)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表示,台灣發展人工智慧,要抓住資料創新、演算法創新與應用專業領域配合。他認為,要開放合作、站在巨人肩膀上,台灣人工智慧力量才會大。

杜奕瑾上午參加2017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國際論壇,對於台灣人工智慧發展機會與策略發表看法。

杜奕瑾指出,建立人工智慧有三大創新,台灣應該要掌握。首先是資料創新,他指出,資料人工智慧的緣由,不過,不見得有資料的公司才能做資料創新。他指出, 人工智慧時代所需的資料,不見得是過去才有的資料。

他指出,現在看到世界上所有資料,90%以上是過去2年才蒐集到的內容,資料累計速度呈倍數成長,預期到2020年之前,全球將會有250億台智慧裝置。

杜奕瑾表示,2020年人工智慧時代所需要的資料,現在還沒看到,這些資料會透過感測元件和物聯網(IoT)蒐集出來。

杜奕瑾指出,現在沒有資料不用擔心,可以進一步想像未來會有更多人工智慧需要的資料出現。

其次,杜奕瑾表示,要著重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創新,要先了解解決的辦法。

他指出,現在電腦錯誤率比人類還低,在各領域已經開始可看到人工智慧應用,例如在商業領域,全球有180億美元到190億美元的資金規模由人工智慧管理,此外在機場通關採用人臉辨識功能等,人工智慧軟體AlphaGo在圍棋領域的成果也有目共睹。

杜奕瑾表示,在人工智慧領域,台灣有強項,已經有人才和教育體制,也參加各項國際比賽、在國際發光發熱,台灣工程師足跡在全球各地,到處都是台灣的人工智慧人才,可是大部分都不在台灣。

再者杜奕瑾指出,除了資料與演算法創新,還需要應用專業領域配合。他表示,台灣可利用現有產業優勢、加上人工智慧能力,創造新的人工智慧體驗,例如特斯拉(Tesla)的無人車駕駛技術。

他認為,台灣絕對有人才可以做人工智慧,要有決心,創造產業環境來做;產業缺的是軟體心,要擁有把台灣軟體做起來的力量。

他指出,台灣在研究機器人學有一定的實力,台灣在硬體製造也很強,可把東西做出來,在人工智慧領域可以達到軟硬整合。未來人工智慧需要的硬體架構,可好好思考。

他舉例表示,人工智慧可以應用在藝術創造、寫詩、做圖、畫漫畫,也可以應用在基因領域。人工智慧在無人機運鏡、自動追蹤等實際應用上也可創新。

對於市場大小,杜奕瑾指出,從軟體角度來看,市場大小不是因素,軟體很容易從小地方先做起來,軟體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有據點進一步創新。

杜奕瑾表示,人工智慧軟體仍有很多挑戰,不過他相信,開放的態度、由人團隊合作開放創造出來,是人工智慧的特色與趨勢。台灣有很多軟體工程師,但是還沒有集團化的勢力,他希望大家一起推動,用開放的方式,台灣的人工智慧力量才會大。10606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