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解套 張國煒經營難題才開始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日電)前長榮航董座張國煒努力鴨子划水,讓民航局化解籌設航空運輸業的高門檻,一圓重返天空職志。不過航空業的燒錢特性,和營運、增資等問題,才是民航局為張國煒開大門後難題的開始。
自從威航和復興航空在去年和今年初相繼停航解散後,國內中大型國際航空業僅剩華航集團的華航、華信和台灣虎航;長榮集團的長榮和立榮;以及遠航等業者。
對國內經濟和就業機會來說,少了威航和復興航空,等同減少就業機會和國內投資,增加社會的不安定性,這並非政府所樂見,因此張國煒願意再等籌設星宇航空,從正面解讀,就業機會、國內投資、航空業活絡、消費者多重選擇,都是各界所樂見。
只是依據現有「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規定,星宇航空得找到經營國際運輸或國際貿易業務5年以上,且每年營業收入達新台幣60億元以上的合作伙伴,才能去申請設立公司。這個門檻幾乎讓星宇航空難以動彈,也讓去年初因家族紛爭離開長榮航空的張國煒有志難伸,難以「爭一口氣」。
航空及傳產界傳出張國煒曾找上南部未上市櫃的傳統產業為主角申請成立星宇航空,不過低調的傳統企業不想出名,更不想讓外界知道或媒體報導星宇航空背後真正的申請人是誰,但礙於法規限制,勢必要向民航局及經濟部商業司申請登記,背後申請人根本藏不住而作罷。
同時航空業屬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以華航和長榮設立之久,獲利情況並不佳,其他有意擔任申請人的產業難免觀望不前,導致至今星宇航空卡在找不到合適的申請人而被迫向經濟部申請遞延公司名稱半年。
但是立法院交通委員會3月20日決議,要求交通部民航局應提出管理規則的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將國際定期與不定期航空公司設立資本額從新台幣20億元提高為60億元,並擬要求現有航空公司要在法規通過後一年內補足差額,另要求航空公司至少要三架飛機,其中一架為備用。
航空業研判民航局既然要修訂管理規則,打開台灣有志設立航空運輸業個人化的天空,預料張國煒籌設星宇航空應該是「水道渠成」。前長榮航空發言人聶國維表示,成立新公司需60億元資金,張國煒有一定的財力,不過,並不能只靠他一個人獨撐星宇航空的財務,未來仍需增資,引進外部資金才能租或買飛機,讓星宇航空穩定營運。
聶國維也說,張國煒要找志同道合者(外部資金)一起來投資,一則來自個人資金,二則就是企業資金,但要動用企業資金,勢必要董事會通過,甚至還要提報股東會通過,有一定的難度和麻煩,張國煒並不想為朋友們添困擾。
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財務長表示,一般商業上的投資,若資金來源純粹是好友,頂多投資5億、10億元就當成做公益,也不會太計較投資報酬率,若金額高達數十億元者,那恐怕就要好好考量;但若是動用到企業資金時,通常必須說服董事會,考量這筆投資要如何保本,若是虧損,可以忍受到何種程度才停損,最後再來想何時能賺錢,或是何時股票上市會有所回饋。
這位財務長指出,航空公司投資大、人力多、成本高的行業,燒錢燒得非常快,不可能成立2、3年就賺錢。以當年新成立的廉航威航為例,威航第一年航班平均載客率是74%,去年上半年為67%,再加上經濟規模不夠,飛航的航點外籍廉航都有執飛,有時飛航的時間帶不好,也讓國人會選擇最佳時段的航班,造成威航兩年就虧掉半個資本額。
他說,新航空公司一切從零開始,錢燒得超快,未來何時、如何引進外部資金,要增資到什麼程度,種種事情都與營運方針和營運成績環環相扣,即使民航局開了個人得籌設航空公司的大門,往後營運、財務增資、同業競爭等恐怕是張國煒邁向天空為職志之外,更傷腦筋的一連串問題。10605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