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稅改擬保留抵稅額 如何退成難題
(中央社記者邱柏勝台北14日電)針對股利稅改,財政部長許虞哲日前表示絕不會「劫貧濟富」,取消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後回收的 532億元可扣抵稅額,將按比例分配給原本可退稅的民眾。但該怎麼退,財政部恐頭大。
為縮小股利所得內外資差距、縮小綜所稅與營所稅稅率差距,並提高國內投資意願,財政部委託中華財政學會進行股利所得稅改研究,研究報告日前出爐,總共有11個稅改方案,許虞哲將於明天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方案細節。
然而,在此之前,許虞哲已先拜會財委會立委,就稅改方案中的第2、第7,與第11案進行說明。立委透露,財政部傾向堅守稅收中立立場,擬採稅損最小的第11案。
但由於第11案取消股利抵減稅額,納稅義務人將無法獲得退稅,高股利所得者則大幅降稅,因而遭外界批評是「劫貧濟富」案,經媒體披露後,驚動行政院長林全,要求財政部必須考量公平,也使財政部原訂 5月底提出的稅改方案,將延至6月才提出。
許虞哲日前在記者會上重申,股利稅改絕對不會劫貧濟富,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取消後,可回收新台幣532億元的可扣抵稅額。這部分擬依比例退還給原本在現制下可獲得退稅的納稅義務人,但如何退仍待精算。
對此政大財政系副教授陳國樑表示,財政部願朝中低股利所得者可退稅方向考量,顯然就是採「股利抵減稅額」的方式。但若要讓大戶「有感」減稅,一般人不被加稅,勢必增加稅損。財政部應放下稅收中立立場,承認這筆鉅額稅損,並透過提高營所稅的方式弭平財政缺口。
陳國樑表示,台灣營所稅稅率僅17%, 在OECD國家僅高於愛爾蘭的12%、拉脫維亞的15%,有調高的空間,且促產條例逐步放寬下,多數企業能夠接受營業稅調升,只要調升1%,就能增加 200億元稅收。對大股東來說,雖然在企業端增稅,但在個人所得部分可大幅減稅,也可減少反彈聲浪。10605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