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濕地復育有成 4凌波仙子現蹤
2016/7/30 14:28(7/30 15:33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30日電)農委會林務局自民國98年6月委託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打造成龍溼地成為環境學習場域,近年除發現黑面琵鷺等保育鳥類外,今年首次記錄到也是保育鳥類的「凌波仙子」水雉,共有4隻現蹤。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溼地原本是農地,地層下陷外,30年前在韋恩颱風過後,泡水成為溼地。98年6月,農委會林務局於是委託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期望推動社區參與學習的過程,打造成為「環境學習場域」。
多年來觀樹教育基金會持續在當地舉辦「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活動,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在當地創作藝術展出,也輔導當地養蝦不抽用地下水,打造成龍濕地新社區文化與價值。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他也覺得當地人更能認同自己的社區,這點很重要。
觀樹教育基金會也發現,近幾年來下沉泡水的濕地,有了生態復育的生機。
基金會的團隊每月會進行2次生態調查,範圍含括台17縣南北兩側,成龍村及蚵寮村的成龍溼地與魚塭草澤也在內。基金會說,近幾年可見黑面琵鷺、反嘴鴴、羅文鴨、冠鸊鷉等罕見保育類鳥種,不僅數量穩定增加,水雉在今年5、6月間,並第一次被記錄到了。
基金會指出,經過2個多月的追蹤調查,「共發現水雉4隻,3隻是成鳥,有繁殖羽;1隻為亞成鳥,未見繁殖特徵;也觀察到牠們偶有打鬥爭地盤行為,但未發現巢位,這4隻水雉經常一起行動,有可能是一個家族,最常被觀察到在有石蓴等藻類漂浮的水面活動覓食,也常混雜在高蹺鴴棲息的淺水草澤中」。
一位常往來蚵寮村與成龍村散步的居民向基金會表示說,早在2、3年前,就曾看過水雉出現,但都只是1隻,今年的發現則數量較多。10507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