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崩跌 學者建議調整油價公式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5日電)國際油價崩跌,中經院董事長梁啟源預估短期不排除更低,中期會回到每桶40至60美元間,不過,低油價不利能源效率,建議修改現行浮動油價公式,納入固定成本,以汰舊換新設備。
國際油價因供需疑慮揮之不去,從去年中一路直線往下,紐約市場油價甚至一度暴跌到每桶35美元,在「低還有更低」預期下,甚至已有外資喊出每桶20美元。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受訪表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認為頁岩氣的開發成本應在50至60美元,目前油價下探35美元,已讓美國很多財務不佳的頁岩油井撐不下去,從美國近期公布的數據就可看出,庫存量已有下降徵兆。
梁啟源認為,誓言捍衛市佔率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堅不減產,是因為不能功虧一簣,且「供過於求」在原油市場是常態,現在產量和2008年相去不遠,但當年油價一度飆破每桶140美元,現在卻暴跌至35美元。
他解釋,油價上漲從2004年就受期貨影響,人為炒作的因素大過「供過於求」,以經濟成長率來說,每年原油產量增加1.7%,約150萬至160萬桶,都有辦法吸收。
不過,受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影響,國內92無鉛汽油每公升也有可能見到睽違12年的「1」字頭,甚至比1瓶礦泉水還便宜得多,中油公司副總經理張瑞宗就非常不捨說,台灣能源幾乎全靠進口,「得之不易」的原油從國外運到台灣,還要經過處理再送到加油站賣給消費者,大家應更珍惜。
值得注意的是,梁啟源說,台灣從2008年起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以上,但今年上半年卻惡化反向降低0.8%,顯見低油價、低電價並不利節能減碳,最有效的方法是開徵能源稅。
他表示,2006年之後,國內的環保法規趨嚴,但現行的浮動油價公式只有考量原油的變動成本,建議應該調整,納入設備汰舊換新的固定成本,以利提升能源效率。 10412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