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48年後再訪 白腹鰹鳥現蹤東沙
2015/11/29 13:56(11/29 15:49 更新)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9日電)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年委託高雄市野鳥學會進行東沙鳥類調查,在東沙島南岸附近海域發現白腹鰹鳥的飛翔身影,是繼148年前的紀錄後,再度出現在東沙島。
海管處表示,東沙島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植被與溼地等陸域環境,提供候鳥遷移路途上相當重要的休息與覓食服務。
海管處解釋,遷徙候鳥種類紀錄持續更新,今年已經調查到包含白腹鰹鳥、秋小鷺、鶴鷸、長尾水薙鳥與白喉磯鶇等多種新紀錄種,累計紀錄種數達284種,顯示東沙島對於海鳥與過境鳥類的重要角色。
海管處表示,西元1867年英國探險家柯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所著文獻提及白腹鰹鳥是東沙島及周邊海域極優勢的物種,19世紀後因為人類發展與活動等因素使數量逐漸消失。
海管處強調,這次記錄是自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以來的正式觀察資料,睽違148年的調查紀錄讓研究人員與海管處相當振奮。
東沙島至今發現來自中國大陸崇明島、西北澳、東南澳與台灣本島等地的候鳥,今年4月間發現帶有橘色與藍色足旗的翻石鷸,海管處指出,經研究人員洽詢相關鳥類調查平台後得知為103年3月在澳洲東南側King Island所繫放的個體,距離東沙島超過7000公里。
除具有特殊意義的白腹鰹鳥,屬於稀有過境鳥的白喉磯鶇,則經高雄野鳥學會團隊專業繫放人員繫上代表台灣的金屬環後野放。10411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