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記憶 13年前桃園缺水的日子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20日電)一般民眾對「缺水」的感覺很陌生,但對桃園而言,10多年前的乾旱到水質污濁無法供水,都讓民眾面臨極大的震撼與不便。
民國91年因為持續乾旱,石門水庫水位約200公尺上下,呆水位為195公尺,距離滿水位245公尺,有一大段距離;5月起桃竹苗等地區實施分區供水,直到7月的雷馬遜颱風帶來豐沛水量,才解決旱象。
民國93年9月艾利颱風所帶來的豪雨,連續48小時的雨勢,豐沛雨量卻造成桃園轄區內大湳、平鎮、龍潭、石門等4個淨水場,出現水質濁度比平常高出近百倍的現象。
當時前桃園縣50萬用戶一早起來面臨無水可用,由於水庫漂流物嚴重阻塞淨水廠入水口,使得出水量受到影響,展開限水輪供的窘狀。
不管是乾旱,還是水質污濁造成無法供水,「輪區供水」都成為一場惡夢的開始。
缺水開始的時候,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行業,包括洗車業、游泳池業者,都會因為缺水而生意攔腰對砍,甚至暫停營業。
在供水方面,最大不便就是管線末端、地勢較高用戶,會因為水壓不足而無法用到水;由於民眾仍有供水不穩定的心理準備,因此大量儲水備用,反而導致平日用水量大增,相對影響偏遠地區在入夜後無水可用。
當時前桃園縣政府消防局會利用消防水車,將原水載到特定的供水站供應,出現民眾大牌長龍排隊提水的狀況。
以當時停水時的桃園龍潭百年大鎮社區為例,由於社區住戶多達數百戶,加上地勢較高,根本無法正常供水,許多住戶在指定時間中,提著大小水桶提水,民眾必須耐心等待,人龍長達數十公尺,各式花花綠綠水桶排上一整排,臉上寫著無奈。
在缺水期間,一般的飲用水基本上無虞,但會因為停供的隔天,水質從水龍頭流出後變黃、變差,不少人開始購買礦泉水備用。
在水質不穩定下,民眾會選擇到超商、大賣場購買礦泉水,而很少在超商出現的上千CC桶裝礦泉水,在缺水時也都會在便利超商出現;許多原本應該上架陳列的貨品,一箱一箱擺在地上,方便民眾整箱選購。
民眾每天的洗澡變得非常麻煩,大人或許可以忍耐,但是對必須要清潔嬰兒身體的家庭而言則更為不便。有家長會在停水時,加熱礦泉水處理嬰兒的糞便,聽起來有點誇張,但這些都曾經上演。
其實缺水對於民生的不便,可以「明顯看出」,但是對產業的衝擊更大,許多生產線因為缺水,必須被迫停工,甚至將訂單移往海外生產,對台灣整體的經濟環境更是嚴重衝擊,只是不容易從畫面中呈現缺水的震撼而已。
當年在缺水危機時,自來水公司龜山分處吳姓技術員因為忙於調度水源任務,搶災過度操勞下,導致心臟衰竭猝死,成為限水危機下的憾事。
事隔10多年,限水危機再起,如今石門水庫已經有分層取水口,可以解決瞬間暴雨所造成的淤積,但是不同的是「乾旱缺水,卻無法靠機器解決」。
除了希望天佑台灣外,民眾唯一能做的是共體時艱、節約用水,以撐待變,希望從梅雨到颱風時所帶來的雨量,紓解旱象。10403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