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開打 各國央行24小時待命
(中央社倫敦13日綜合外電報導)彭博報導,全球各國央行為了拚經濟,隨時枕戈待旦,24小時不打烊。
一如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各國央行不敢安睡,時時警惕,隨時準備作戰,如今決策官員再次放話,為了本國經濟,他們隨時準備出手。
瑞典央行面對通縮為患,是最近一個令投資人保持警戒狀態的中央銀行。瑞典央行昨天閃電出手,下調基準利率至負值,並無預警的宣布將收購政府公債。不僅如此,瑞典央行還放話表示,「準備好採取更多出其不意的政策行動」。
瑞典央行在聲明中表示:「為確保通膨朝向目標邁進,瑞典央行準備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強化貨幣政策的擴張性,如有需要,甚至在例會召開之間的時間採取行動。」
這家全球最老牌的央行不是唯一置正常會議時程於不顧的央行。印度央行1月15日在非決策會議期間,下砍利率;俄羅斯央行去年12月16日選在凌晨1時升息。
瑞士央行去年12月宣布打算對在該行存款的銀行收費,當時距離季度政策會議剛剛過去一週時間。瑞士央行不按牌理出牌還不僅這一樁,瑞士央行1月15日又不按照會議日程,突然宣布棄守瑞郎防線,震撼全球市場。
新加坡1月28日宣布將尋求放慢貨幣升值趨勢,中國人民銀行出手的時機也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丹麥今年已4度下調存款利率。當然,為了捍衛克朗緊盯歐元匯率的必要性,丹麥央行總是隨時在它認為需要的時候出手。不過,丹麥央行昨天選擇按兵不動,讓部分經濟家大感意外。
不按常理出牌與央行偏好具有可預測性與透明度的傳統大相逕庭,因為金融危機後的一個趨勢就是使用前膽指引作為政策工具,俾以向市場傳遞意圖。
因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原因之一是決策官員日益願意,當數據或市場波動挑戰之前的預期、需要其快速因應時,採取行動。
當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物價壓力降溫後,印度央行總裁拉加恩(Raghuram Rajan)只用到1天時間就改變政策立場。
也許最大的原因,也就是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卡乃爾(Rob Carnell)認為投資人還將面臨更多央行出其不意政策行動的原因,那就是所謂的貨幣戰爭。
卡乃爾指出:「一些大型央行都在出手,迫使其他央行不得不匆忙應對。他們必須保持領先一步,我們已經看到許多案例,未來或許還有更多意外之舉。」(譯者:中央社趙蔚蘭)1040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