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橋重建4塊石碑 見證府城五條港風光歲月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6日電)安瀾橋對絕大多數人是陌生的,也已消失無蹤,若時光回到清領府城五條港時代,這座橋卻是進出大西門交通要道,如今僅剩4塊石碑靜靜豎立在大南門碑林,等待後人發掘它的歷史。
走訪台南舊城五條港區域,即使當地人也不知安瀾橋,畢竟清領建橋到現代已近300年,想得知安瀾橋位置,還得花功夫翻查清乾隆台灣知府蔣元樞「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中的「風神廟接官亭暨石坊圖」。
從蔣元樞留下建築圖說,清楚地看到安瀾橋就在大西門外,跨越南河港道,當時是進出大西門交通要道。這張圖還標示出風神廟、接官亭、大西門、南河港道及安瀾橋間的相對應位置,一目了然。
安瀾橋歷史大約可從大南門4塊石埤一窺究竟,這4塊石碑分別是清乾隆39年(1774年)、清嘉慶9年(1804年)、清道光5年(1825年)及清同治4年(1865年)的「重建安瀾橋碑記」,雖不完整,卻可推測出每次修建木橋時間約於20年至40年之間。
不過,隨著時代動亂,安瀾橋消失了,這4塊石碑也流落他處,甚至嘉慶、道光這2塊石埤一度被當成路石,眾人踩在石碑上,卻不知五條港安瀾橋歷史就在腳下。
日治昭和10年(1935年)起,日本政府陸續從台南各處蒐集陳列石碑,年份從清代至近代,包括紀功碑、修建碑、建築圖碑、修建捐題碑、墓道碑及示告碑等類別,集中到大南門碑林,正因如此,安瀾橋4塊石碑才得以保存下來。
目前,大南門碑林共有62塊石碑,8塊石碑經文化資產保存法審議登錄為一般古物,分別是「改建臺灣府城碑記」、「護理臺澎兵備道臺灣府正堂蔣德政碑」、「風神廟接官亭暨石坊圖」、「恭修萬壽宮碑記」、「萬壽宮圖」、「五妃墓道」、「嚴禁佛頭港貨物分界獨挑碑記」及「嚴禁錮婢不嫁碑記」。五條港「風神廟接官亭暨石坊圖」就是其中之一。(編輯:孫承武)11401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