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島嶼文化事」 王昭華盼把台語融入生活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7日電)文化+雙週報出版電子書「島嶼文化事.臺灣藝文百景」,今天在國家書店舉辦藝文座談暨新書發表會。前衛出版社主編鄭清鴻與台語文推廣者王昭華盼把台語融入生活,別讓本土語言逐漸消失陌生。
文化+雙週報2018年創刊,以深度專題挖掘影視與藝文領域幕後故事。今年亦持續關注台劇影視、表演藝術界永續議題、台語文書寫及出版、台灣古蹟保存等地方文化故事,集結成「島嶼文化事.臺灣藝文百景」一書。
「島嶼文化事」電子書發表會暨「臺文新聲永續」座談今天在北管創作歌手曾立馨歌聲中精彩開場,由中央社資深藝文記者邱祖胤主持,邀請鄭清鴻與王昭華跨界對談。
中央社社長胡婉玲致詞分享,台語文創作並不容易,未來社內將持續透過優質新聞深度記錄支持;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楊婷媜則認為,文化+以電子書形式,讓讀者有機會在各式平台閱讀,有助推廣語言也能多瞭解台灣的多元面向。
鄭清鴻近年規劃出版一系列台文翻譯世界文學經典,由他主編的台文版「小王子」更已賣破萬冊,成績斐然。他指出,台文版從原文出發,而非由華語直翻,從台語視角思考文學模樣,不僅能看見與華語媒介不同的風景,也讓人進一步認識台語文的優美。
鄭清鴻感謝珍惜台文的前輩們,他們的累積與努力都為本土語言出版奠基寶貴資產。尤其台文發展是階段性,而他幸運身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年代,因此他近期積極推動台文編輯培育,畢竟如何正確校對、運用且不炎上並非易事,期盼培養一批優秀編輯人才,達成1年出版500本台文書籍目標。
曾獲台灣文學獎台語散文金典獎的王昭華,也是電影「大佛普拉斯」片尾曲「有無」填詞的知名作詞人。她則感慨,不懂時都不覺得有問題,越深入了解卻越感驚心動魄,因為許多原生的語言與文化都在流失。
今天正逢「立冬」,王昭華以「冬」字為例,華語思維直覺對應為冬天,但在台語文裡還有更多含義,好比「一年收雙冬」就是指台灣稻作一年兩穫,「冬(tang)」象徵農作物的收成季,收成好或壞亦能用「好年冬(hó-nî-tang)」、「歹年冬(pháinn-nî-tang)」稱呼,但越來越少人認識。
王昭華認為,若不好好保留、認識台文,許多在地生命經歷與觀念都在消失,「我們現在不是在做語言推廣,而是語言復振。」(編輯:陳政偉)11311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