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定光」療癒德國觀眾 體悟回頭凝視自然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威瑪31日專電)雲門舞集作品「定光」德國首演,當地媒體盛讚「雲門引領觀眾穿越雲之門看見天堂」,藝術總監鄭宗龍說,作品靈感來自疫情間爬山經歷,盼藉最純粹舞作,讓觀眾回頭凝視自然。
德國威瑪老城廣場上,25日排著長長人龍,觀眾魚貫進入「威瑪德意志國家劇院」(DNT Weimar),準備觀賞雲門舞集2020年作品「定光」的歐洲首演。
「定光」是鄭宗龍接棒林懷民執掌雲門後的第一部舞作,和近年將AI元素入舞的「波」、融合市井文化的「十三聲」不同,「定光」返璞歸真,用舞者身體律動和聲響,模擬人跡罕至大自然,生命熱鬧又神秘模樣。
鄭宗龍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作品靈感來自疫情間一次爬山經歷,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山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諧與力量,也讓他想起時常和父親去山上釣魚的童年。
他指出,「深山裡的溪,往往要在潮濕的山中走好幾個小時才能抵達,我們在原住民修築的步道上行走,總能感受到陽光從兩旁茂密的枝葉間流瀉而下」。
與自然相處的珍貴記憶,成為舞作燈光設計的靈感來源,他和燈光設計李婉玲嘗試各種方法來模擬自然中的光線,希望透過純粹的光影變化,讓觀眾感受到時間流逝與流動。
為此,他們找到了一種軟的鏡面紙,懸吊在舞台上方和四周,藉燈光反覆折射,在舞台上打造出在森林等自然環境中的光線,成功呈現詩意且充滿靈性的舞台。
鄭宗龍也分享與音樂創作者林強及張玹的合作經驗。他表示,林強是他這個世代所有人的偶像,和雲門創作時,林強的音樂總是像一個包住舞台的巨大樂器,提供舞者一個情境豐沛且安心的跳舞環境。
作曲家張玹則是透過聲音,開發舞者與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在排練期間,張玹讓舞者嘗試用身體,創造出雨滴、大雨滂沱、蟬鳴蛙叫與森林的聲響。
「如果你聽到公雞叫,是不是能讓你感受到回到台灣鄉下?」鄭宗龍解釋,聲音能改變人對環境的想像,張玹即是利用讓舞者身體及口技「發聲」方式,轉換舞台風景。
靠著簡單的鏡面紙材料與豐富的聲音表現,「定光」未使用任何場景道具、僅用少量燈具,在舞作本身的概念與實踐上,都落實了對生態與自然環境的思考和關懷。
鄭宗龍說,「火滅不掉、雨下不停,地球只有一個,我想要向自然學習」,這也是在全球暖化、人類活動導致地球負載過重之時,威瑪藝術節請雲門舞集帶來「定光」的原因。
在藝術節的2場演出後,現場觀眾掌聲不絕於耳,當地媒體盛讚,「雲門引領觀眾穿越雲之門,看見天堂的模樣」。
藝術節總監漢姆克(Rolf Hemke)表示,已經準備再次邀雲門來威瑪藝術節;鄭宗龍說,在此之前,「定光」會到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演出,且預計很快會回到台灣的劇院與觀眾見面。(編輯:張芷瑄)11308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