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百歲工藝家王東白 複製文物拼出文化外交榮景

2024/5/13 12:31(5/13 20:4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美術工藝家王東白在1924年出生於中國江蘇,曾就讀京江藝專、江蘇丹陽正則藝術專科學校,因此奠定西畫、國畫、工藝基礎。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美術工藝家王東白在1924年出生於中國江蘇,曾就讀京江藝專、江蘇丹陽正則藝術專科學校,因此奠定西畫、國畫、工藝基礎。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3日電)仿冒、山寨令現代人避之唯恐不及,現年100歲的美術工藝家王東白卻曾以仿冒品幫台灣拼出文化外交榮景,為史博館製作中華文物箱,連新銅器都能呈現千年質感,讓世界認識文物典藏。

歷經近6年整修,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年重新開館,展出文物如引領民眾回到冷戰後1970年代,在台灣退出聯合國、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時,中華文物箱踏足5大洲、30多國、40餘處,向世界一遍遍介紹自己,而王東白正是製作文物箱的工藝家之一,並以仿古青銅器最為擅長。

王東白在1924年出生於中國江蘇,曾就讀京江藝專、江蘇丹陽正則藝術專科學校,因此奠定西畫、國畫、工藝基礎。走進他的住處,大片落地窗灑入均勻光線,仿古銅器、陶器、石刻錯落排開於層架上,如踏入一間私人美術館。

不只屋內裝飾,其實連室內裝修都出自王東白手筆。王東白解釋,當時窮怕了,到台灣後從廣告到招牌、裝修工程都接,「粉刷、圍欄、裝修,不管大小工程,反正使命必達。」還曾經手如台北賓館牌樓等工程,與史博館結緣也與承包史博館幻燈片工作有關。

那時知名書畫家溥心畬也正好要籌備展覽,相關海報、幻燈片便一併交由王東白製作,「溥心畬看到後向包館長(時任館長包遵彭)說我畫得好,後來很多事情都找我。」參展1964年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時,史博館考量珍稀文物運輸危險性,便找上王東白與其他工藝專家們討論複製文物的可能性。

王東白說,在那之前他陸續研究文物翻模法,仿古都是靠蒐集資料、看照片各種角度自學而來,當時一口氣答應在幾個月內完成複製100多件青銅器、石刻、木雕等,因此奠下後來協助製作中華文物箱的基礎。他記不得一生製作多少件複製文物,但說起其中堂奧仍得意,例如他想出只要將銅器放在密閉不通風的地方整整3天,再噴上腐蝕溶劑,就能仿製青銅器銅鏽斑駁樣。

史博館前館長廖新田於任內爬梳中華文物箱相關史實,他說,在翻閱史博館過往卷宗時,他一直想找到與其有關的人物進行訪談研究,後因此結識王東白,「中華文物箱是台灣第一次的文化外交,我認為是非常珍貴的,彰顯台灣早期文化外交的力量,其中人物的故事更是可貴而值得被記錄。」

王東白撈出多本自製紅皮日記,那是他長年書寫、剪報,再經由電腦打字整理累積下來的100年光陰,即便言語不便,但只要談及他走過的人生路程,他便能立刻翻出相關篇章,有寫兒時躲戰火啃樹皮、就著月光讀書的故事,有逃難到香港身無分文的故事,也有他早年被中央日報、民眾日報採訪的故事。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日記本標題不一,全由他親自命名,如「雜七雜八」、「往事如煙」等,王東白說:「寫下來才會記得。」提及兒時,他最為清晰的一句話是「我恨透共產黨。」

抬頭望向客廳中央上方神主牌位,說是牌位,但其實只是一個相框,裏頭相片是王東白在開放探親後回家拍下的祖先牌位影像,文物、牌位可以複製,而之於王東白而言,當年離散的家卻無法重來。(編輯:李亨山)1130513

現年100歲的美術工藝家王東白拿出多本自製紅皮日記,那是他長年書寫、剪報,再經由電腦打字整理累積下來的100年光陰,國立歷史博物館曾在1976年推出「北京人生態展覽」,轟動一時,其北京人模型也是出自王東白之手。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現年100歲的美術工藝家王東白拿出多本自製紅皮日記,那是他長年書寫、剪報,再經由電腦打字整理累積下來的100年光陰,國立歷史博物館曾在1976年推出「北京人生態展覽」,轟動一時,其北京人模型也是出自王東白之手。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左)於任內爬梳中華文物箱相關史實,因此結識美術工藝家王東白(右),並在王東白協助下留下許多訪談資料。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左)於任內爬梳中華文物箱相關史實,因此結識美術工藝家王東白(右),並在王東白協助下留下許多訪談資料。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美術工藝家王東白擅長仿古青銅器,他記不得一生製作多少件複製文物,但說起其中堂奧仍得意。他拿著打造的兵器刀刃部分解說,利刃面的木桿剖面會成雞心尖端狀,只要辨識形狀就能得知哪一端該刺向敵人。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美術工藝家王東白擅長仿古青銅器,他記不得一生製作多少件複製文物,但說起其中堂奧仍得意。他拿著打造的兵器刀刃部分解說,利刃面的木桿剖面會成雞心尖端狀,只要辨識形狀就能得知哪一端該刺向敵人。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13年5月13日
國立歷史博物館歷經逾5年整修,將在21日起開放公眾參觀。開館特展、常設展聚焦史博館定位與歷史,其中可見承載文化外交使命的「中華文物箱」,以「南張北溥」等藝術家仿品吸引國際注意。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3年2月7日
國立歷史博物館歷經逾5年整修,將在21日起開放公眾參觀。開館特展、常設展聚焦史博館定位與歷史,其中可見承載文化外交使命的「中華文物箱」,以「南張北溥」等藝術家仿品吸引國際注意。中央社記者裴禛攝 113年2月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