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紙封面吸睛 阮劇團用台文書寫在地故事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7日電)台灣故事用在地語言述說,阮劇團用不能燒的金紙乘載20多年創作精華,推出3部台語演經典系列作的台文劇本集。阮劇團副藝術總監、編劇吳明倫期待透過各種形式,讓台文與劇場變得更親民。
一群嘉義返鄉青年在2003年成立的阮劇團,是嘉義首個正式立案的現代戲劇團,致力發展不同於都會觀點的劇場美學,把在地的民俗文化揉合於現代戲劇中,已在當地扎根20年。吳明倫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分享,阮劇團初期也有華語作品,製作全台語劇契機,是想擴充觀眾群、吸引嘉義在地鄉親。
她笑說,畢竟西方經典名作聽起來太高大上,2012年,他們若把法國劇作家莫里哀的「太太學堂」,改成親切一點的「金水飼某」並融入中南部庶民日常喜劇,再用大家熟悉的台語搬演,更能拉近距離,隔年再推出的台語劇「熱天酣眠」更是一砲而紅,讓他們確定自己的方向。
「熱天酣眠」改編自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劇情巧妙運用宮廟、作醮、廟公等台灣文化元素,逗樂台下觀眾。台語流利純熟的成員MC JJ,更撰寫出多種層次的台語,有文雅押韻的7字聯,也有爆笑草根的常民口語。
吳明倫回憶,當觀眾發現阮劇團對台語劇是「認真的」後,便會善意提醒他們正確用法,讓團員有「得把台語劇做更好」的決心。雖然出身嘉義,台語聽講都還行,但吳明倫10多年前與阮劇團合作時,國內台文工具尚不完整,大家都是用華文拼音混用的火星文書寫,常鬧出笑話。
後來全員痛定思痛,一起從頭學台語。現在團內已擁有台文師資、定期台文課,並鼓勵成員參與台語檢定。2021年,吳明倫創作改編台灣五大奇案,劇長5小時的「十殿」劇本幾乎是用台文書寫,連提供給技術人員的舞台指示也細心用台文標註。
為什麼堅持用台文創作,日前阮劇團舉辦的新書獨劇會上副藝術總監余品潔提及,過往要演戲,學校老師都說要從西方經典開始。但吳明倫和余品潔認為,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從「台灣」開始,思索「我們這一代做戲劇的人,要如何做出重要的文本傳給下一代?」
吳明倫分享,在製作多部翻譯西方文學的劇作後,阮劇團在日本導演流山兒祥鼓勵下,製作首部改編台灣文學作品「嫁妝一牛車」,現在已能用台文直接原創,大眾對於台灣文學越來越有信心,認為在地的故事也值得被傳頌、聆聽。
這次「台語劇本集」套書的誕生像座小里程碑,生活化的劇作用語,也能成為台文學習者,介於難度較高的台文小說與初階繪本間的銜接教材。
吳明倫坦言台文確實有些冷門,內容又是劇本書,簡直是「冷門中的冷門」,很感謝長期與劇團合作的設計師廖小子,以金紙與復古八卦雜誌主題構想出創意書封,勾起讀者好奇心,翻一翻,搞不好會發現其實沒那麼難,在華文劇本對照下,或許能跟著唸出趣味性。
吳明倫透露,阮劇團將赴法國巴黎參與文化奧運,下半年更預計把作家陳思宏的知名小說「鬼地方」搬上舞台,期待把台灣的文化元素呈現給更廣泛的觀眾。(編輯:吳協昌)11305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