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史學家韓墨松出書 看見香港在全球史獨特關鍵角色

(中央社台北25日電)美國歷史學家韓墨松(Peter E. Hamilton)出版「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絡與全球化新史」,他表示香港雖廣為人知,但它自身歷史卻被忽視,透過研究,期待外界看見香港在全球史中扮演的獨特關鍵角色。
現在香港嶺南大學任教的韓墨松今天在台北國際書展「夢想沙龍」演講,前台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與談,韓墨松表示,他過去閱讀不少學者對於香港的研究,「我深信香港歷史不但有趣,而且在中國歷史、英帝國歷史、跨太平洋歷史、海外華人移民史到中美關係史這些全球史上的角色,獨一無二。」
從1949年到1997年間,香港從英殖港口城市搖身一變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韓墨松研究認為,香港既是重設二戰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關鍵城市,也是從1970年代開始中美貿易關係日趨緊密背後的引擎,「香港從來就不只是一個『細小的』英國殖民地」。
根據韓墨松的研究,1949年後中國精英為了逃離戰禍與革命,移居香港,這些工業家、銀行家、學者等雖失去資產,但仍維繫重要美國人脈;他們利用美國人脈,透過教育與商業途徑,加強自己到香港與美國之間聯繫,這些精英包括了香港唐氏家族、利豐馮氏家族等。
事實證明,到了1960年代,香港已成為製造業中心,也為美國消費者生產商品;其後1970年代,香港更成為美國院校學生的最主要來源地。
韓墨松認為,香港迎向美國,讓居住香港的中國精英移民得以享受美國在亞洲擴展影響力的好處,這些移民成為中國重新融合於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引路人,「在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步伐加速,香港也順勢成為中國出口導向發展之中接連中美的重要樞紐。」
「香港並非因為地理位置而註定成全球樞紐,我們談論香港之時,談論的其實是一個獨特的華人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居民的思想、努力及力量,都對世界產生了莫大影響力。」韓墨松認為香港的歷史應該以香港的方式書寫,期待這個研究可以引起讀者對香港歷史的興趣,挖掘香港更多未為人知的故事。(編輯:陳仁華)1130225

- 2025/02/09 20:23
- 2024/02/25 19:11
- 2024/02/25 18:05
- 美史學家韓墨松出書 看見香港在全球史獨特關鍵角色2024/02/25 17:47
- 2024/02/25 16:20
- 2024/02/25 15: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