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泰博館修復10件文物 腦鼎見證樟腦油產業史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5日電)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今天指出,陸續修復泰雅男子頭冠、男子籐帽、等10件典藏文物;其中,罕見「腦鼎」耗時半年修復延緩腐蝕,見證烏來曾是全台最豐富的樟腦油產業歷史。
新北市原民局長Siku Yaway林瑋茜表示,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典藏近300件文物,每件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但珍貴歷史遺產因歲月累積,部分有破損劣化危機。
烏來泰博館說,為活化文物重新賦予新生命,逐年修復典藏文物,去年共修復完成不同類型的煙斗、童玩鼓、女子肩掛式背負袋、籐背簍等共10件文物。
泰博館今天回應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表示,受損較嚴重的為已故烏來耆老高茂源所珍藏的「腦鼎」,與其母親高蔡市所珍藏的醫用聽診器,共耗費半年時間修復。
泰博館說,腦鼎是用來熬製樟腦的大鑄鐵鍋,也就是樟腦鍋鼎;台灣早期有「腦務局」負責監製當時出口最重要的樟腦,烏來曾是全台樟腦油產業最豐富之一;鼎的表面突起物,是當時殘留樟腦和鐵質的混合物,也是重要的歷史痕跡。
修復師張志鵬在評估檢測發現,表面殘留物的酸鹼值約為強酸,須中和酸性,否則將持續礦化分解。腦鼎底部為圓弧形,放置時有滾動風險。於是運用專業材料塗佈保護層,延緩腐蝕時間,並以支架穩定支撐。
泰博館說,高蔡市於1910年獲保送進入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台大醫院前身)附設助產婦科就讀,是台灣第一批受正規教育的助產婦。她定居烏來協助接生受大家尊敬,泰雅族人常將珍貴的織品及生活器物回饋答禮。
接生無數小生命的醫用聽診器,是跨族群相互協助的證明,泰博館說,古董聽診器的樛膠、塑膠材質因老化、氧化發黏,經文物修復師王恩嵐巧手,修復到恢復功能性。
Siku Yaway林瑋茜說,藏品的修復須蒐集資料、檢視狀況,量身制定專屬修復方案。修復後,重現新生命並保留烏來歷史流轉的記憶,延續並承傳烏來泰雅族人的生命故事。(編輯:方沛清)11302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