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清大2學生花蓮考古實習 眼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2024/2/1 16:56(2/10 09:2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清華大學人社院學生1月31日在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農田進行地表踏查,眼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圖取自facebook.com/nthu.archaeology)
清華大學人社院學生1月31日在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農田進行地表踏查,眼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圖取自facebook.com/nthu.archaeology)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1日電)清華大學人社院2年級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參加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昨天在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農田進行地表踏查,眼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館長溫孟威笑稱,比中樂透還難。

林嘉樂、利恩得選修考古相關課程,利用寒假到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2至3週,協助整理、量測標本、導覽等館內日常工作。

實習學生昨天前往北三棧考古遺址,在一處休耕的私人農田進行地表遺址踏查,林嘉樂、利恩得在農田表面發現人獸形玉玦。

館方人員將這塊人獸形玉玦帶回清理,推測是距今2700年前的史前文物,高2.9公分、寬1.5公分、厚度約0.3公分,不過頭部毀損。

花蓮考古博物館長溫孟威指出,這處農地還有農耕行為,過去多次踏查發現不少玉器,首次發現人獸形玉玦,很多考古人員入行數10年都不一定能碰到,2名女大生第一次踏查就發現,這機率堪比中樂透。

溫孟威指出,這塊人獸形玉玦與被指定為國寶的卑南遺址人獸形玉玦,同樣都屬人形裝飾的玉飾品,按照表面的斑紋,確認是來自花蓮的豐田玉,有趣的是,胸口有鑽洞,推測因為珍貴稀有,受損後也捨不得丟,改做項鍊配戴。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溫孟威說,豐田玉製作與使用是花岡山文化重要特徵,距今約3500年至2200年前,一群在奇萊平原生活的人群,掌握豐田玉材料及製作技術,甚至交易到全台、越南及菲律賓等國。

他指出,人獸形玉玦因為稀珍且昂貴,有特殊身分的人才能擁有,因此考古界稱為「威望商品」,在全台出土約40件,花蓮連同這件共5件,未來都會展示在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編輯:黃世雅)1130201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參加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實習,1月31日在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農田進行地表踏查,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由館方人員帶回,這塊人獸形玉玦高2.9公分、寬1.5公分、厚度約0.3公分,不過頭部毀損。(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3年2月1日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參加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實習,1月31日在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農田進行地表踏查,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由館方人員帶回,這塊人獸形玉玦高2.9公分、寬1.5公分、厚度約0.3公分,不過頭部毀損。(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3年2月1日
清華大學人社院2年級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參加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在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農田進行地表踏查,眼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圖取自facebook.com/nthu.archaeology)
清華大學人社院2年級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參加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在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農田進行地表踏查,眼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圖取自facebook.com/nthu.archaeology)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