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骸書」獲台灣文學獎 陳列盼深度理解白色恐怖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1日電)作家陳列今年以「殘骸書」獲得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年度大獎,他今天表示,回首這段白色恐怖經驗,彷彿潛入沉船的深海處,不為完整記錄一切,而是為了深度理解、反省這段歷史。
陳列今天出席台灣文學獎金典獎贈獎典禮,他在致詞時引用法國作家卡繆的說法表「所有書本都是其他書本的產物」,表示他在寫作過程中閱讀許多白色恐怖前輩、同輩受難者的口述資料,也參考了許多學者專家的研究。
陳列說,他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怎樣去認識白色恐怖的歷史,這些書不管是文學或非文學,都影響著他的寫作,給予他許多靈感,開啟他看世界的眼光,啟發他的感情與思索。
陳列表示,「殘骸書」的「殘骸」兩字源於美國當代詩人亞卓安.芮曲(Adrienne Rich)的詩句「我要目睹的是/船的殘骸,而不是殘骸的故事/事件本身,而不是傳說的神話」。
陳列表示,「殘骸書」的寫作過程其實就像潛入沉船的深海處,他沒有能力記錄所有受難者的故事,甚至自己曾經歷過的一切,卻能感受其中觸動人心的部分,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曾經走過的白色恐怖歷史。
陳列也特別感謝人權館創立駐館藝術家計畫,因為這個計畫讓他有勇氣去重現過去的一切;他也感謝印刻出版社的支持,讓他與這段歷史以及年少時期的自我再度照面。
文化部長史哲也在會中向陳列致意,他表示陳列以個人切身生命遭遇及歷史現場的巡禮,節制而冷靜地描述那些幾乎被淹沒的傷害和羞辱,關於台灣過去那一段白色的歷史,尤其當受難者們逐漸凋零、當現代人逐漸遺忘時,「殘骸書」提醒人們那些有關人的反抗、志氣、自由、尊嚴之類的東西,是時代的見證,也將震撼未來世代的讀者。
評審之一、作家馬世芳為「殘骸書」在評審感言中表示,「陳列節制、靜定地描寫那些幾乎湮沒的傷害、羞辱和侵奪,細細逼視所謂威權、戒嚴、白色恐怖這些日漸面目模糊的『大詞』,放在一個個具體的時間、空間,作用在一個個『人』身上發生的事。不僅立下時代的見證,更將持續震撼、感染世世代代後來者。」(編輯:陳政偉)1121111
- 作者|陳列
- 出版社|印刻出版
- 出版日期|2023/01/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