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史前館5/19重新開幕 拓南島世界視野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東縣15日電)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20年閉館進行建築再造與常設展廳更新,將於5月19日重新開幕,重塑「立足台灣.連結世界」的當代角色與任務,拓展國人對當代南島世界的視野。
史前館今天發布訊息表示,常設展更新以台灣史前史廳、南島廳為改造重點,為學齡兒童規畫的全新探索館,讓重新開幕的史前館蛻變成親近公眾、擴大參與及強調探索場域。
史前館長王長華表示,島是船、海是路,海洋帶來的人群移動、文化交會與發展造就新文化元素的交融,形成獨有的台灣與世界南島文化,在「島是船‧海是路」的概念下,海洋不是阻隔、而是道路,島嶼如同承載的船隻,必須珍惜自然資源並同心協力才能航向理想的未來。
重新開幕的史前館將以2000多件精彩的展品,延伸時間縱深至3萬年前,拓展空間廣度至世界南島,述說3萬年迄今台灣與世界交會的動人故事,具體呈現台灣作為東亞交通樞紐的特殊角色,以及多元人群與文化交會的精采互動,期望連接今昔拓展當代南島視野。
更新後的台灣史前史廳以「3萬年來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人的故事」作為主軸,藉由6個展區、10個主題從遺址的物質遺留完整介紹台灣3萬年來各時期的人群移動、生活樣貌與文化內涵。
史前廳特別邀請具有考古人類學背景的藝術家韓旭東,以其首創的畫素木雕法創作「海風」,作品以人形呈現,雙手捧著舷外浮桿船,鼓起雙頰吹著帆使其前行的樣態,象徵人群乘著海風無畏地往大洋航行尋求新天地。
有別於以往的展示設計,以文物器形規畫的文物櫥窗更陳列多件首次公開的舊香蘭遺址文物,代表在地物質文化與外來文化要素的融合,更可理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及其與當時生態環境的連結。
南島廳設計「kita我們」、「理解」、「邊界」、「交換」、「溝通」與「認同」6個單元,從南島族群的視角理解大洋多樣的文化面貌,並從世界史的角度認識群島與不同文化的獨特互動。自過去到現在,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會的故事持續在台灣島上演,展現為台灣與南島世界所交織出的故事。
南島廳共有36組多媒體裝置,以互動裝置與大量的影片來帶出物件的故事。展廳中邀請達悟族藝術家飛魚(夏曼‧瑪德諾‧米斯卡)以其長期關注的核廢料議題製作鐵雕的作品,也邀請阿美族藝術家范志明以鮪魚罐頭打造一隻太平洋黑鮪魚,傳達南島族群所賴以為生的海洋因受資本主義影響,造成魚類資源過度捕撈與海洋資源耗竭的當代議題。
史前館19日正式開幕,18日起推出系列活動,包括王嵩山新書發表會、夏威夷編織工作坊、排灣族藝術家磊勒丹巴瓦瓦隆的畫作導覽、建築師陳哲生建築導覽、探索館體驗、直擊博物館後台特展活動、台灣玉的實境解謎等。
5月20日無塑慢市集製作自然素材食器,晚間由布拉瑞揚帕格勒法擔任節目總監,金曲歌手Abao阿爆(阿仍仍)、Suming 舒米恩、Sangpuy 桑布伊,跪父樂團、VASA東排灣青年歌謠隊、阿美複音青春歌隊、卑南族青春歌隊等擔綱演出開幕晚會,精彩可期。(編輯:黃世雅)11205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